旱地新三熟“麦 玉 豆”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旱地新三熟“麦 玉 豆”模式

前言 新模式的内涵、特点及优点 新模式的研究进展 新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 今后开展的工作 前言 大豆是优质蛋白质食品和蛋白饲料     供求失衡,年缺口达2200万吨左右 大豆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 南方旱地面积大,多熟种植,发展大豆空间大 以甘薯为主的“麦/玉/薯”等旱三熟模式劳动强度大、耗地、经济效益低,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的需要; 以套作大豆为主的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和农民需求。 走出大豆产业困境的两条出路 一是稳定北方大豆面积,提高大豆单产 二是大力发展南方套作大豆 一、新模式的内涵、特点及优点 (一)新模式的内涵 “麦/玉/豆”模式是指在有机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大豆代替原“麦/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 麦/玉/薯 麦/玉/豆 (二)新模式的特点 粮经饲肥相结合,增收肥地促养殖; 免耕、秸秆覆盖和直播技术三结合,实现保护性耕作; 需水规律和降水规律相匹配,节水抗旱减灾。 (三)新模式的优点 1.不争地、不争肥、不争时,与主要粮食作物和谐共存 大豆在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收获后与玉米、甘蔗、烤烟等作物套种,不存在与粮经作物进行土地竞争和时空竞争。 2.比较效益明显 (2)生态效益好 根瘤固氮培肥地力,免耕、秸秆覆盖保持水土,微区轮作不重茬避免连作障碍。 3.社会效益显著 提升大豆生产能力,缓解大豆供需矛盾; 改善营养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促进大豆加工业与养殖业发展。 4.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实现抗旱增收 (1)季节性干旱是我国南方旱地农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尤其是西南地区。 春旱发生频率60%~70%(严重春旱频率占25%) 夏旱发生频率71%(严重夏旱频率占32%) 伏旱发生频率65%(严重伏旱频率占48%) (3)套作大豆抗旱增产的原因 新模式集成了免耕和秸秆覆盖技术。 套作大豆播期科学,在夏旱结束时的6月上旬播种,使大豆的需水规律与四川季节性干旱区降水规律一致,套作大豆遭遇伏旱主要在开花前的苗期,而大豆苗期需水较少,开花后则伏旱结束,降雨量大幅度增加,满足了大豆后期需水较多的要求。 二、新模式的研究进展 前作(玉米)对套作大豆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不同栽培因子对套作大豆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套作大豆抗逆性(耐荫、抗倒伏、抗旱)研究 (一)玉米对套作大豆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针对“麦/玉/豆”模式下玉米与大豆有较长的共生时间,易产生较强的光、温、水、肥竞争,尤其是玉米遮荫对套作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等问题,开展了玉米播期、密度、株型等不同时空配置对套作大豆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研究。 1.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套作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 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与密度下,套作大豆形态、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玉米适期早播,有利于套作大豆产量的形成,表现在大豆主茎粗壮、干物质积累量增大、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增大、茎叶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全氮含量及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提高; 不同玉米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明显,表现在玉米收获前,高密度降低田间通风透光,抑制大豆生长;玉米收获后,由于大豆的快速补偿生长机制,前期生长受到抑制的植株又迅速得以恢复生长,最终产量差异不明显。 (1)对大豆形态的影响 (2)对大豆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a.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b.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d.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大豆、玉米产量和产值比较 2.玉米株型与幅宽对套作大豆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幅宽处理下,不同株型玉米对套作大豆形态、碳氮代谢、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株型紧凑可减轻对大豆的荫蔽危害,利于大豆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适当加大幅宽有利大豆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表现在大豆株高降低、茎粗增大、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升高、可溶性糖淀粉和全氮含量降低。 a.对茎粗的影响 b.对茎干重的影响 c.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d.对株高的影响 (2)对大豆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a.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b.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d.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大豆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