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镇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docVIP

云南省镇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镇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云南省镇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摘要:区内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降雨集中,雨量丰沛,有多种地质灾害发育,灾害规模虽小,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居民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对该地区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发育时空特点和分布特征,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云南镇康县;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镇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临沧地区西部,北依怒江天堑与龙陵县分界;南与耿马县毗邻;东与永德县连壤;西接缅甸果敢县掸邦高原,东西最大横距71.9km,南北最大纵距70.6km,总面积2642.1km2。县政府驻地南伞镇。全县以少数民族居住为主。 镇康县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及不稳定斜坡为主,灾害规模虽小,但危害大。由于其常具突发性,令人防不胜防,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急需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重点是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围绕受灾的居民点和交通干线展开调查。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地处横断山系南末,属滇西南中低山地貌境内地处横断山系南端,属滇西南中低山窄谷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基本呈东北向西南走向,盆地极少。地形起伏变化大,山高坡陡,地貌种类较多,可分为中切割中山缓坡地形地貌、浅切割低中山残丘地形、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地形、溶丘洼地地形、峰丛洼地地形、岩溶低中山构造地形、剥夷面、溶蚀洼地几个类型。 2.2 气象、水文条件 气候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气温呈垂直立体分布,气温差异较大, 总体四季不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6.2℃, 多年平均气温18.2~19.4℃, 年平均蒸发量为1565.0mm,年平均日照总时为1925.3小时。 县域水系属于怒江水系,地表水系较为发育,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44条。主要河流有勐堆河、勐捧河、石龙河、南捧河、凤尾河、打龙河、南片河、勐撒河、怒江、南汀河。 2.3 地层岩性 县域内地层出露较为复杂,主要出露新生界第三系(n、e)、中生界侏罗系(j)、三叠系(t)和古生界二叠系(p)、石炭系(c)、泥盆系(d)、志留系(s)、奥陶系(o)、寒武系(∈)地层。 2.4 地质构造 县域处于燕山运动以后发展起来的青藏滇缅印尼夕字构造体系的西支褶皱带中。喜马拉雅山运动时期,构造更为强烈,是构造比较复杂。境内主要构造中断层主要有:(f1)南轩河断裂、(f2)圆宝山断裂、(f3)苏竹山断裂、(f4)丫口寨断裂、(f5)旱拉坝断裂、(f6)浪坝寨断裂、(f7)仙人山断裂;褶皱主要有:镇康背斜。 2.5 新构造运动 境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继承性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沿北东向断裂带发育的新生代断陷盆地。 2.6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地下水富集和运移受降水、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相、构造等因素制约。地下水位变化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根据地层岩性差异、地下水赋水介质特征及水动力特征,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三大类。 2.7 人类工程活动 镇康县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居民建房、交通设施、矿业活动。 3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野外进行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共有140处,滑坡76处,占总数的55%;不稳定斜坡30个,占总数的22%;崩塌5个,占总数的4%;泥石流26条,占总数的17%;地面塌陷3处,占总数的2%。 对各地质灾害点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下列特征: 3.1 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 (1)季节性 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活动均有季节性变化规律,在140个地质灾害点中,发生于各年雨季(5~10月)的有118个,占84%,说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水关系密切。 (2)周期性 地质灾害在具备形成条件后,其活动性具备周期性变化规律。但是,各种地质灾害的活动周期时距不一,即使同一种地质灾害,由于影响其活动的因素不同,活动周期亦不同,滑坡、斜坡、地面塌陷的活动周期无明显的规律,泥石流的活动周期受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制约不一,一般5~10年,短则1~3年,长则达几十年。 3.2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1)分布面广泛性及不均匀性 全县共7个乡镇,每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分布,全县74个村委会中,有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危害的村委会达35个,占调查总数的47.3%;有130个自然村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占自然村总数的6.7%,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不均匀性。 (2)受河流(沟谷)控制 区域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陡峭,河流冲刷、淘蚀沟(河)谷两岸斜坡坡脚,有效临空面增大,支撑力小于重力时,便产生滑坡,河流两岸地形陡峭,山顶部位近直立,卸荷裂隙发育,产生崩塌等地质灾害。松散体在降雨和地表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