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剖学18-1老年人PPT
第十八章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
第一节 概述
一、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
(一)日历年龄
(二)生物年龄
(三)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的关系
(四)影响人体寿命和生物年龄的因素
二、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衰老的概念
医学的角度讲,衰老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的一些退行性变化。
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年龄(岁)
称呼
44以下
青年人
45-59
中年人
60-74
年轻的老年人
75以上
老年人
90以上
长寿老人
三、衰老的机制
自由基学说
交联学说
遗传程序学说
免疫学说
内分泌机能减退学说
突变学说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1. 神经系统
特点:感受器退化,中枢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体育锻炼: 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延缓神经肌肉功能的生物学衰老。
③骨骼
特点:老年人易患骨折、骨质疏松。
原因:可能与性别、性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消化功能低下导致钙吸收障碍、运动减少、吸烟、咖啡因及遗传综合因素有关。
体育锻炼:运动能显著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质流失。运动还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增加柔韧性、增强肌力和耐力,保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性并防止摔跤,从而减少发生骨折的可能性。
3. 心血管系统
①心率
静息心率的变化小,而最大心率确下降
②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减少,每分输出量减少
③动静脉氧差
4. 呼吸系统
特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不良的变化,表现为:肺泡壁变薄、肺泡增大,肺毛细血管减少、肺组织的弹性下降
体育锻炼:能抑制与衰老相关的肺功能下降
5. 血液系统
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血液出现浓、粘、聚的状态
粘度: 衰老的红细胞数量增加
过氧化脂质不断积累
血管硬化
体育锻炼:对于增强血液的流变性。降低血液的粘度有重要作用。
6. 免疫系统
特点: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表现:免疫性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活性的下降。
体育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系统
一次性剧烈运动免疫机体的机能
适当的耐力运动机体的免疫机体的机能提高。
7. 抗氧化系统
LPD(过氧化脂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细胞内的SOD(超氧物岐化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体育锻炼:提高老年人抗氧化系统的功能,阻止血清中LPD的升高及减慢SOD的下降程度。
8. 体成分和体重
生理特点:随年龄的增长,身体成分和身高发生显著的变化
身体成分:体重增加伴有体脂增加和去体脂下降
身高下降:40岁开始下降,60岁可下降到6厘米,每10年下降2厘米
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可有效地氧化体内脂肪使体脂下降,
9. 血脂代谢
体育锻炼: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降底血清TG、LDL-C、VLDL-C及载质蛋白水平
食物:摄入低胆固醇的食物
3.维生素C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其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细胞间联络组织的正常机能,能促进人体生长。人体缺乏它时,会引起齿骨不固、血管脆弱、发育不良,严重时会出现皮下出血,口腔和消化器官黏膜出血和坏血病。含VC丰富的食物有柠檬、橘子、菠菜、番茄、茶叶等。5.维生素E
维生素E也叫生育酚。它能辅助脑下垂腺分泌促进卵巢黄体激素,是安胎助产、促进生殖能力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E会出现不孕、早产和肌肉萎缩、疼痛等症状。含这类维生素的食物有各种植物油、花生、莴苣、蛋黄、牛奶等。
二、老年人健身运动原则。
1. 适宜运动项目原则2. 循序渐进原则3. 经常性原则4. 个别对待原则5. 自我监控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