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PPT.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检验PPT

1.生理变化 (1)正常人每天PLT有6%一10%的波动,一般晨间较低,午 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居民略高;静脉 血平均值较末梢血略高。 (2)新生儿PLT较少,3个月后达成人水平。 (3)女性比男性约高9 0}o,女性月经前PLT降低,经后逐渐上 升;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1一2d降低。 (4)剧烈活动和饱餐后PLT升高,体息后恢复至原来水平。 (5)急性酒精中毒时可降低。 2.病理变化 (1)增多 ①持续性增多: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800 x 109/L);继发性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样脾肿大;原因不明性增多:伴白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的嗜中性多核细胞增多症等。 ②一过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失血、急性溶血等。 ③脾切除术后或脾肿大、脾发育不全或脾萎缩、肝硬化等。 ④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网状细胞瘤、结核、结节性关节炎、慢性胰腺炎、创伤及某些恶性肿瘤早期。 (2)减少 ①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放射病、某些药物(如抗感染治疗、防惊厥药、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等。 ②破坏过多,如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及体外循环等。 ③消耗过多,见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④某些病毒感染(风疹、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⑤PLT 60 x 109/L,存在出血或传染病的危险。 嗜酸性粒细胞(EO , E) 百分率:0.5~5% 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1. 病理变化 (1)增多: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血清病等;②各种寄生虫病;③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疤疮、牛皮癣等;④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淋巴网状细胞肉瘤;⑤某些肿瘤,如鼻咽癌、肺癌等;⑥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脾切除后、感染恢复期等;⑦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⑧结缔组织病,如皮肌炎、结节性周围动脉炎等。 (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ASO, B) 百分率:0~1% 。 1.生理变化 (1)升高:吸烟、妊娠、月经期、晚间较白天高。 (2)降低:绝经期、排卵、黄体期、晨起偏低。 2.病理变化 (1)增多:①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等;②某些铅、秘、锌等金属中毒;③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等;④某些癌肿转移,脾切除术后等。 (2)减少:①失血性休克;②传染病急性期。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多表示骨髓功能旺盛,常见于急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核左移但白细胞总数不增多或降低表示骨髓释放功能受抑制,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伤寒、败血症等。 (2)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右移表示预后不良,炎症恢复期也常有一过性右移。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 RBC 男:(4. 0一5. 5) x 1012/L。 女:(3. 5一5. 5 x 1012/L。 新生儿:C6. 0一7. 0) x 1012/L。 1.采血部位最好选择静脉血、指尖、耳垂。 2.采血时间。 3.用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末梢血细胞计数时在血液预稀释后人工加入溶血剂的量及溶血的时间应掌握好。 4.大量巨大血小板的存在,影响红细胞的检查。 5.如有冷凝集素存在,红细胞计数结果将显著降低,而血红蛋白不受影响,将标本置37℃水浴15 min再测可消除此影响。 6.药物影响 (1)增加:毛果芸香碱、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促皮质素、雄激素等可致红细胞增加。 (2)减少:常见以下几种: ①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药物:抗癫瘸药、抗肿瘤药、洋地黄、金霉素、避孕药、白消安、四氯化碳、砷剂、锑化合物等。 ②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催眠药、苯妥英钠、轻保 泰松、甲基多巴、洋地黄、他巴哇、氯霉素、链霉素、苯、金、氟化物等。 ③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格鲁米特、苯妥英钠、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吠喃妥因、环丝氨酸、苯、砷剂。新霉素和秋水仙碱、抗叶酸药和抗肿瘤药及异烟胁等。 ④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