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接种培训PPT
; 主要内容;一、预防接种发展史及相关法律法规;预防接种发展史;免疫规划时期;河南省卫生厅疾控处;2005年6月1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005年9月20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06年3月8日:《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2008年12月1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2010年6月3日:《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2011年5月9日:《山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
;乡镇、社区防保组织职责;接种单位职责;乡医职责;二、免疫程序和使用规定;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疫苗接种率;;;基础免疫时间要求;起始时间要求;同种疫苗接种间隔;不同疫苗接种间隔;疫苗补种原则;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乙肝疫苗;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乙肝疫苗;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乙肝疫苗;*;目前关于卡介苗接种的要求;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说明 –脊灰疫苗;*;*;*;;;三、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组织形式 ;;;;;;预防接种证、卡的管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的使用和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预防接种实施—接种前准备;预防接种实施—接种时工作;预防接种实施—接种时工作;;;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时工作;;;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实施—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疫苗;各种疫苗进针示意图;安全注射的基本概念;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要求 ;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后工作;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后工作;儿童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1、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等现象,家长可不必担心,这些反应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的,一般不需进行处理,可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
2、如出现38℃以下发热、轻微皮疹等无须处理,可加强观察,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和保暖。
3、如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与接种门诊联系。
4、并非所有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均与疫苗接种有关,可能是偶合症等。;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图;四、疫苗、冷链管理;疫苗、冷链和注射器材的管理 ;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工作。
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对冷链设备进行常规温度监测并记录。
纳入国家和省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严禁收取任何费用;其他疫苗接种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物价部门规定执行。
;疫苗管理;;信息资料类型;接种单位收集资料;资料管理;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分类;医疗机构
接种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疫苗生产企业
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监测报告AEFI 达35种以上;报告程序;疫苗不良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的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
一般反应: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反应,由疫苗的性质所决定,其临床表现和强度随疫苗而异,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一般反应的特点:
— 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
应略重外,多属轻微;
— 反应过程是一过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
— 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
障碍(但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
— 无后遗症。;一般反应-全身反应;一般反应-局部反应;*;*;*; 异常反应;对异常???应定义的解释(1);对异常反应定义的解释(2);对异常反应定义的解释(3);异常反应的诊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乙肝疫苗问题调查结果的通报2014-01-17?;;过敏性皮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血管性水肿;无菌性化脓 发生原因与疫苗中的吸附剂和接种技术有关。
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 持续多天。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局部肿胀、疼痛。
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
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经数周至数月可自行吸收。严重者破溃排脓,创口和创面长期不能愈合,有时表面虽然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形成脓腔,甚至经久不愈。无菌性化脓的治疗
治疗:1、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
3、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 不当之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