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PPT
2.2.8 氯化铵 (NH4Cl)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具有吸湿性的固体或晶体,有咸味。 安全须知:中等毒性,对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2.2.9 氢氧化钠 (NaOH) HR:三级 物理性质:白色、固状、团块状、粘性或可溶解粉末。 安全须知:摄入一般毒性,对皮肤、眼睛、黏膜有腐蚀作用。 三、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的预防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3.1.1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劳动过程、生产过程、生产环境中,具体来源如下: (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 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渡紧张,如视力紧张。 不良的人机因素,如不良的劳动体位。 (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一氧化碳、煤尘。 物理因素: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紫外线、噪声、振动。 生物因素:霉菌、布氏杆菌。 (3)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 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灯。 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如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防护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等不足或有缺陷。 3.1.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否引起职业性损伤,取决于作用的条件。 (1)接触机会 若作业环境恶劣,职业病危害严重,可是劳动者不到此环境中工作,也就没有接触机会,就不会产生职业性损伤。 (2)作用强度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又与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浓度(强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3)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 一、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1.1 危险化学品的的概念和分类 1.2 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危险特性 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 2.1 我厂重大危险源数量及分布情况 2.2 我厂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毒性 三、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的预防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 3.2 综合防毒措施 3.3 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 一、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1.1 危险化学品的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及由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由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一类 爆炸品 第二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三类 易燃液体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五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七类 放射性物品 第八类 腐蚀品 《GB13690—1992》 第二类 第二类 第四类 第四类 第四类 第五类 第六类 第七类 第八类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具有多样性特征。一种危险品也可有多种危险特性。常见的危险特性有爆炸性、燃烧性、毒害性、腐蚀性等。 1.物质本身的易燃性、易爆性和氧化性。 2.可燃性或氧化性兼具有毒害性、放射性或腐蚀性。 3.物品的盛装条件和存在状态与危险性有一定关系。 4.物品与灭火剂相抵触或相继会忌的危险性。 (一)爆炸品 定义—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分类:核爆炸、物力爆炸、化学爆炸 特性:爆炸性强 敏感度高 着火危险性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 特性:可压缩性 容器破裂性 泄漏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