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空间场所化与“干”族群文化自我的实然性基础研究.pdfVIP

聚落空间场所化与“干”族群文化自我的实然性基础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池学院学报 JOURNALOFHECHIUNIVERSITY ●侗族居所建筑生态民族学研究 聚落空间场所化与 “干’’族群文化自我的实然性基础 张泽忠 ,温婷 (1.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2.南京大学 艺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基于 “干”(ganl/xan“,族称/自称,日常用语指 “用树枝木栅把居所环境及栖居之所遮掩起来”)族 群文化 自我的实然性基础 ,讨论侗寨居所序列场所化过程与生存环境生成性形成的哲学性关联。分析认为,于文 明始初侗寨居所建筑即拥有表征族群 自我 “行为”文化 “想象”的典型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对侗族行为文化构架、 族群 自我情感体验及女性话语施事行为等结构形态产生深远性影响。 [关键词] 聚落空间场所化;族群行为文化想象;哲学性关联;规约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 C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021(2014)04—058—08 [作者简介] 张泽忠(1949一),男(侗族),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 向:文艺学。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侗族建筑艺术的 创‘造性转化’研究”(08XMZ021)。 文章基于 “干”(gan]/xan“,族称/自称,日常用语指 “用树枝木栅把居所环境及栖居之所遮掩起来”)(笑 群文化 自我的实然性基础,讨论侗寨居所序列场所化过程与生存环境生成性形成的内在性与规约性关联。 分析认为,于文明始初,侗寨居所建筑即拥有表征族群 自我 “行为 文‘化’想象”②的典型性特征及其留下不 可磨灭的深远性影响。 一 、 “居安其所与族群行为文化构架 (一)“场所化’’过程与族群 “主体意识’’的内在想象 看得出来,在聚落空间 “场域化”和 “场所”过程中③,从属 “干”族群 自我的 “缘在”想象基础,总是执意地 以一种实然性和本原规定性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④。即在切人时空和遭遇时空的始初,执著地以一种 “行 ① 侗族 自称 “干”(ganl/kan)、“更”(geml/l~aem55)或 “金”(jeml/kom ),汉语没有与之对应的语词和读音。宋代典籍文献用汉字记侗 语语音的方法,称 “仡伶”或 “仡览”。汉字 “仡伶”或 “仡览”的反切音,与侗族 自称 “干”、“更”或 “金”切近。参见宋 ·典籍 《西南溪洞诸蛮》和 陆游 《老学庵记》(卷四)以“仡伶”、“仡 览”反切音 “干”对侗族族称(自称)作音译的记录。 《西南溪洞诸蛮》:“乾道七年,靖州有仡伶杨姓、 沅州生界有仡伶副峒官吴 自由。”陆游:《老学庵记》(卷四),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 1月,124页:“辰、沅、靖州等有仡伶”,辰、沅、靖州即今 之新晃、芷江、玉屏、天柱、三穗、靖州等侗族居住地。 ② 居所序列 “行为 文‘化’想象”说,受启发于人类学家马克 ·奥格(MarcAuge)提出的相关命题。马克 ·奥格认为事物的“场所化”过程 有一个 “隶属的行为 文‘化’的整体想象 “以及”意识形态 寄‘居其中’的 场‘所’的 ‘涌现…。下文出现的关于 “场所化”的相关注释,可与此处 解释互认、互证。 ③ 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代表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所描述的“场域化”,-9人类学家马克 ·奥格 (MarcAuge, 1995)所描述的“场所化”(places)的相似之处在于:“场所化”或 “场域化”过程有一个与社会空间、世界进程打交道的 “场所”的涌现。[英]奈 杰尔 ·拉波特乔安那 ·奥弗林著,鲍雯妍 张亚辉译:《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 1月,第378页。 ④ 资料表明,先民的原初活动,总是执意地要在世界上留下属于 自己的踪迹和印痕。4万年前,西班牙卡斯蒂洛洞中以手掌为模,喷色后 留下永恒的印痕,说明先民们是如何地要在这个世界上刻上 自己的记号,以及如何地要从历史的初始即记录下艺术的最初表达方式侗族概不 例外,仍以活态方式存活下来的 “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的独脚(独柱)鼓楼,其行为意向及行为模式,一者说明一个 民族如何执着地要在 文明的初始处留下属于 自己的历史印痕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