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高三年级语文统考0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襄樊高三年级语文统考04

襄樊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04.3) 一、选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馨香 薪俸 歆羡 莘莘学子 B.崎岖 歧途 旖旎 棋逢对手 C.静谧 竞争 痉挛 鼓足干劲 D.称谓 瞠目 噌宏 鼎铛玉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执拗 改弦更章 涮洗 流言蜚语 B.戏谑 觥筹交错 靡烂 恻隐之心 C.箴言 专横拔扈 剔透 插科打诨 D.乖戾 淋漓尽致 按捺 瓦釜雷鸣 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女孩,真不简单。 B.只有一张电影票,是你去呢?还是我去? C.“你等一下。”他对我说:“我想想再答复你。” D.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拨云见日,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式。 B.李小明很会处理同学关系,常常是不尴不尬,恰到好处。 C.我虽然没有亲眼看见,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D.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在互联网的发展上虽然已经跻身“大国”行列,但离“强国”的目标相差非常较远。 B.波音集团不惜把总经理室改成售票厅,千方百计扩大售票面积,以增加售票额。 C.心理健康体验和心态平衡体验,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应该具有健康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D.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生存条件越好,发展机遇越多,因而也就越可能较多地体验到幸福。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不同的景观, ①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②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二、读文字,完成7-10题 知识专精化以后,承载知识的“知识分子”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科学家,讲究对“细微又细微的事,作探知和再探知”。这种精神和方向,一直被广泛地认为当然是对的、好的。近二三十年来,西方思想界、教育界强烈地意识到人活着不能只是依赖知识。仅仅拥有专精或细微分化知识的人,往往并不能任事,特别是不能任大事。常见的现象是:这些精荚分子在面临大问题时,只能用它既有的、单一的方法去解释问题,很容易以偏概全;因为过于专精专一,所以多半格局甚小,大都缺少一种“心怀天下”的胸襟,不再懂得什么叫以天下为己任;“专精”自易令人深细,但却远离了宏高,古人所谓之“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反而因书读得太多与太狭,失去了那种豪阔的观照。 因此,像哈佛那类的精英学府才又回过头来,倡导通识教育。最近我们台湾因受流风所及,也有人热烈讨论当前我们这种浮面式的通识教育——让理科加修文史科;文科加修自然科学——很显然,单单是这样是不够的。老师不但要教书,也要“教人”。教人做一个通人——通情达理之人而已。 尽量减少或降低学生一味走入偏精,而疏离通达的方向,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社会的动作并不是完全仰赖知识的,至少还得加上智慧、理想与道德,这就需要延展吸收的面才行。我个人从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对此得到了很多启示:听十六世纪的教堂音乐,像葛利戈里圣歌那种由单一旋律孤衍行进的乐曲,纯净易懂,但表达力量可说相当贫弱,音乐史上称为单音音乐。十七世纪后,主音音乐的生命一下子变得多彩多姿起来,此类除了主旋律外,同时加上复杂多变化的和声和弦伴奏,比单音音乐富于表情,动人得多;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复音音乐发端,常常两三个主题、旋律同时进行,和声与配器变得空前繁复,其美艳深邃、表情能力使西方音乐到达了一切艺术的最高层界,创作与欣赏这类作品不但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研读,其人生也得体烃历练,才能一窥幽邃。听这类作品的乐趣与困难全在能否辨认乐曲中的明示与暗示、正反两面的寓意,听众本身也在参与创作。若能融会贯通,实在是一种至高的“通达”之乐。 精致的音乐作品既然需要两个以上的主题旋律同时进行,还得外加上适当多变的和声,为什么人的学识竟会被教育死硬地定于一?而使人性失去通灵与和美?再从另一角度看,音乐中的一面本属于一种十分精确的科技——数学,作曲就是一种音的排列组合。在电脑没有发明以前,神仙也算不出贝多芬的柞品中究竟涵泳了多少种音的列变。于是我常想: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