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梓:《百家姓》的改作及其原因.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梓:《百家姓》的改作及其原因

《百家姓》的改作及其原因 徐 梓 《百家姓》的作者不详,但撰著时代一般都说是宋代。宋代学者王明清最早也最具体详尽地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意见:“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无可疑者。”(《玉照新志》卷三)“似是”二字,表明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意见并不确定,以下的具体论述不过是猜测之词。但后世的学者大都忽略了王氏的疑似之词,而认可了这一说法。如朱国桢、王相、翟灏、乔松年等人都众口一词,说《百家姓》是宋初钱塘老儒或越人所作,篇首冠以“赵”姓,是由于“尊国姓”的缘故。 实际上,根据有关记载,早在唐代,确切地说在虞世南之前,《百家姓》就已经成书。在明朝人梅 的《南雍志经籍考》卷下中,著录有虞世南《百家》一卷。此书与杜环《千字文》、虞世南《千字文》、赵子昂《千字文》和鲜于《真草千字文》著录在一起,可以肯定,这里的《百家》是虞世南所写的《百家姓》,其撰作虽然不一定出自虞世南之手,但其成书应在虞世南之前。无独有偶,明朝人周弘祖的《古今书刻》,在南京国子监下的法帖类中,也著录有虞世南的《百家姓》。 在敦煌文献中,P.4585和P.4630两个卷子都是《百家姓》。P. 4630残二叶,每叶十六行,每行六字。其中有“郝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大(今本《百家姓》作‘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这样与今本《百家姓》完全相同的句子。P.4585存二十四行,起句便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将(当作‘蒋’)沈韩杨”,并且每个字都连写两遍。 我们知道,敦煌文献主要是唐五代的写本,虽然其中最晚的年号为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但宋太宗至道元年(995)以后的文书绝少。按照传统的说法,《百家姓》应该是在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到978年吴越亡国这段时期,在吴越国成书的。三十年间,这篇童蒙读物就传到了遥远的西陲,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这无论如何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最著名的童蒙读物,从成篇到风行,都历时数百年,可以说正是慢长的时间赋予了它们以魅力。如《千字文》在梁朝成篇,直到唐代才风行;《三字经》宋末面世,直至清康熙以后才得大名。《百家姓》的作者不过是一介“小民”,初次面世也不大可能暴得大名,并且有绝大的可能没有镂版印行。特别是这时的敦煌地区,为曹氏所统治,虽说与中央政府保持着受封与朝贡的关系,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百家姓》如此快地在这里流传,是绝少可能的。可能更大的是,它早在宋初之前就已成篇,根据上述明朝人的说法,很可能是唐朝的产物。 《百家姓》出于唐代,也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东汉中期以降,世家大族势力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到魏晋时期更是形成了门阀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世重高门、人轻寒微、崇尚姓望便成为迄至唐代普遍的社会风气。如敦煌文献S.2052,是一份名题为《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的卷子,学者们一般认为它是唐德宗时的作品。它的序文这样说:“夫人立身在世,姓望为先。若不知之,岂为人子?虽即博学,姓望殊乖。晚长后生,切须披览。但看注脚,姓望分明。谨录元出州郡,分为十道如右。”其后在十道之下,道下又分州,州下又分郡,以郡为单位,分别介绍了各郡的姓氏。如第一关内道(八)郡有“雍州始平郡出四姓:冯庞宣阴。雍州武功郡出四姓:苏韩是殳。”第二陇右道四郡有“梁州西平郡出三姓:申屠断池。”如此之类,它以便读的形式写成,全篇专门举列姓氏,强调姓氏郡望的重要性并注明了各姓氏的郡望,如此之类,与《百家姓》实有异曲同功之妙。 《百家姓》罗列姓氏,全篇共472个字,除篇末的“《百家姓》终”四个字之外,另外的468个字,由408个单姓和30个复姓组成,所以《百家姓》共收录有438个姓氏,所收姓氏实际上远不止一百家。 《百家姓》有文无义,可以说有形式而无内容,它之所以在旧时的启蒙课堂上历久风行、长盛不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深广,首先是由于它为人们了解和查验自己的姓氏特别是郡望提供了依据,而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结成共同体的人们,对此是有着浓烈兴趣的。其次,《百家姓》上的文字,基本上不重复,适合于做识字课本。特别是它句短押韵,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也适合儿童的兴味。它没有什么意义,对于仅仅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儿童来说,恰好省了一道需要理解的工夫。当蒙童在书中见到自己的姓氏,见到自己所熟识的人的姓氏,在一种亲切感中,显然是会增加阅读兴味的。 一 与其它有影响的蒙学读物一样,《百家姓》流行开来之后,对它进行改编的也很多。至于改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