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幼儿教育篇716.pptVIP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幼儿教育篇71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幼儿教育篇716.ppt

* 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50℃可被迅速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 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均可灭活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灭活 /soft/ dsree * “肠道病毒EV71感染” 与“手足口病”的关系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 手足口病可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发生重症感染比例较大,病死率可达10%-25%。 /soft/ dsree * 国外发病概况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英国流行时才被命名为手足口病, EV71 1969年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日本1982年发生暴发流行,共计14余万例病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EV71流行 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 1997年马来西亚EV71流行,报告2628人 , 29例死亡平均年龄1.5 岁,病程仅2天。 澳大利亚(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新加坡(1997-1998年)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00年)等地出现了由EV71B3和B4等亚型引起的暴发流行,发生病例数万至数十万例,其中B3亚型为东南亚地区的流行株 /soft/ dsree * 国内发病概况 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此后,北京、河北、天津、广东、福建等10多个省市都有报道 1983年、1986年在天津发生2次Cox A16流行,7 000多例,其中幼托儿童19.34‰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病人中分离出EV 71病毒 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 71病毒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共报告129106例,死亡78例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患儿1698例,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soft/ dsree * 手足口病发病特点 近年报告手足口病例有所上升 发病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季节,5-7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60.04% 发病主要以城乡接合部区为主 浦东新区、徐汇、闵行区占44.28 学龄前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75.97% 主要以幼托、散居儿童为主 成人亦有散在病例发生 /soft/ dsree * 传染源 人类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健康带毒者、隐性感染者 显性与无症状比例 4:1(0~4)、1:2(5~12)、1:8(≥20) 健康人病毒携带率:5岁以下13%,20岁以上25% 显性病人患病期间,口鼻分泌物,粪便及疱疹液具有传染性 /soft/ dsree * 传播途径 经胃肠道(粪-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soft/ dsree * 易感性 4岁以下幼儿是本病主要易感人群,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局部抗体和中和抗体),型别间无交叉保护,已发现复发或再感染病例,发生率3% 幼儿园、托儿所易发生病例聚集现象 家庭接触发病,二代发病率约30%,12岁以下儿童可高达77% /soft/ dsree * 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4月开始增多,夏秋季达高峰或易流行 根据日本、英国等欧洲发病资料,有周期流行特点,间隔2~4年 地区分布 全球分布,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 /soft/ dsree * 好发场所 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场所 天津调查材料发现,幼托儿童较散居儿童高,OR3.7~7.6倍 调查发现,幼托儿童接触病人后,37%出现显性临床感染 家庭与散居接触者出现显性感染极少,约5~10% /soft/ dsree * 临床表现 潜伏期2~7天。多以发热起病,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疹,通常在手掌、足底、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大多患儿一周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预后良好,无后遗症。部分患者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病情进展快,危及生命。 /soft/ dsree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