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第八章.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代文学第八章

马致远将自己的诗情“物化”,那么,他选择“物”的标准就是“就近取物”。这里的“近”,是指一种平易,凭着读者的直观感受能力和基本的文化素养就能把握其中的意境,它往往使人感到亲切,新鲜但不奇特,更不会让读者为了破解其意而绞尽脑汁。马致远充分运用物的“情韵”来做到这一点。物的“情韵”,是由于这些物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曾多次运用而附着上去的,具有了某种较为稳定的文化意蕴,凡是熟悉古典诗词的读者一见到这类物,就会很自然地使某种情感和韵味浮现出来,从而使物的内涵丰富起来。 “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四块玉·恬退》) “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一看便知是咏陶渊明的。众所周知,陶渊明是中国著名隐逸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号五柳先生,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其中有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b、方位切换的视角。 马致远虽无画作传世,但其散曲却深得山水画之奥妙,写意性极强,并特别关注了散点视角的运用,尤其关注了散点视角中的方位切换。 关注方式之一:暗含方位切换。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寿阳曲·远浦归帆》) 这支散曲描绘了一幅静谧清新的江南渔村图。全曲五句,总共有“夕阳”、“酒旗”、“归舟”、“落花”、“流水”、“茅舍”、“断桥”、“鱼市”八种景物。我们如果站在作者描景的角度来思考,就不难寻觅到此散曲经营位置的方式就是“远”与“近”的方位切换。全曲一句一个方位:先远写“夕阳”,暗示整个渔村即将笼罩于夜幕之下;再把镜头拉回,近写“酒旆”,酒旗悠闲斜挂,小酒店已闲下来了;接着,又远写“归舟”,富有动感,使读者想象出船上满载鲜鱼的情景以及晚归渔民的愉快心情;回过来再写近景“落花”、“流水”、“茅舍”,清幽美丽而又充满了民风民情;最后,远写“断桥”、“鱼市”,古色古香而又生活气息浓郁。 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和“景中雅语”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寿阳曲·潇湘夜雨》等亦暗合方位切换。 关注方式之二:显现方位切换。 马致远在散曲中直接运用方位词或可显示方位的词来体现方位的切换,更是数不胜数。如: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秋思·拨不断》) 这句是套曲《夜行船·秋思》中的一支曲子,王世贞在评价整套曲子时特别指出:本句与“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是“俱入妙境”(王世贞《曲藻》)。其中体现“妙境”的方法之一就是马致远在此取法了陶渊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技巧,对“红尘”、“绿树”、“青山”等景进行了重新组建,组建的方式便是以“门前”、“屋角”、“墙头”这些方位的切换来完成的。 “对榻青山,绕门绿水。”(《哨遍》)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寿阳曲·山市晴岚》) “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四块玉·紫芝路》) 这里的“对榻”、“绕门”、“花村外”、“草店西”、“青草畔”、“黑河边”,都运用了显现的方位切换来“经营”画面。 c、重趣的场景追求 马致远在捕捉细微的生活场景时,就特别关注“情趣美”,这点颇有杨万里“诚斋体”的诗风。 描摹生活本身的情趣,来表现人生百态,是马致远散曲重趣的第一个方面。最突出的就是《耍孩儿·借马》,作者刻画了一位爱马的小气鬼,把马主人不肯借马而又“对面难推”的种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活盘脱出,写得十分诙谐动人。 如[七煞]:“ 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 作者连用“懒设设”、“意迟迟”、“气忿忿”三个表情态的词来刻画这位马主人的矛盾心态,再加上运用“ABB”式的叠词方式就更强调了这种心态! 无怪乎郑振铎对这首套曲推崇备至,在谈到本曲的情趣时,他说:“诙谐之极的局面,而出之以严肃不拘的笔墨,这乃是最高的喜剧;正和最伟大的哲人以诙谐的口吻在讲学似的;他的态度足够严肃的,但听的人怡然的笑了。”并称“这是马致远的真正的崇高的成就。”(《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84页。) 用微笑化解愁绪,是马致远散曲重趣的第二个方面。 李清照、李煜等写愁,往往一愁到底。但马致远则在写愁的末尾,常常用充满情趣而又有点苦涩的微笑来冲淡这种愁绪。如: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寿阳曲》)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