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高考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
经线 纬线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渐短,赤道最长 作用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起点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 东经(E) 西经(W) 南纬(S) 北纬(N) 20°W和160°E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0°纬线即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计算距离: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表示地球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等高线
①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②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突出的为山脊
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稀疏
④等高线或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流域的集水线。
⑤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
⑥“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⑦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火山、沙丘,梯田、大坝
地形 等高线特征 山脊 ①等高线凸向低处②脊线高于两侧 山谷 ①等高线凸向高处②谷线低于两侧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形似新月 火山 最中心处数值向内递减,外围向外递减 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判断气候特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
确定公、铁路线: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小的线路,经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等
工业区,居名区选址: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等温线
规律: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递减
盆地海拔低,气温高值区,山峰海拔高,气温低值区 页数1
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
陆地上的等温线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比较稀疏
判断月份: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判断寒、暖流: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等压线
高压处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低压处气流以上升为主,多为阴雨天气
高低压中心形成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等降水量线
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呈闭合高值区
等盐度线
暖流经过,盐度加大
第二部分 必修一
行星地球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天气状况:云层越厚,大气密度越大,削弱太阳辐射作用越强
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减少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成顺时针方向
角速度: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赤道上线速度最快
地方时:地方时冬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所求时区数=某地经度÷15°
从东十二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去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上一天 页数2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
线速度与角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23°26’
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说明此点在晨昏线上;若小于0,说明此点此时为极夜
地震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
地球上的大气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
短波辐射↓ 透过大气 大气吸收 ↓ 长坡辐射 长波辐射 ↓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山谷风:白天谷风(增温强烈) 夜间山风(迅速冷却)
城市风:气温升高(城市热岛)下沉气流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形成过程 赤道低气压带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气压降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转偏向力,西风,近地面气压升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近地面气压降低 极地高气压带 接受太阳辐射最少,气压升高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冬、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MX512灯光调光控制程序.doc VIP
- 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保水剂保水性能的比较-生态学杂志.PDF VIP
- 2019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笔试真题〔B卷完好版解析〕_党政公选考试公共科目题库_公共科目真题_模拟试题.docx VIP
- 北京市东城区汇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docx VIP
- 《有效复习》班队活动教案.doc VIP
- 四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可打印.docx VIP
- 法医考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水泥胶砂保水率测定方法》GB_T 45002-2024.pdf
- USON介绍分析.ppt VIP
- 新学期小学英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