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洪商文化精髓的当代经济价值
洪商文化精髓的当代经济价值
经济专业:唐艳明
指导教师:黄升旗
【内容提要】 以洪商的起源与发展,探讨洪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到底什么是洪商文化,并将洪商文化与其他商业文化进行比较,归纳总结洪商文化的精髓,探讨其现实意义,特别是洪商文化精髓的当今经济价值。
【关键词】洪商文化/起源发展/精髓归纳/当代价值
绪论
怀化市人民政府市长李亿龙在2007年年初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打造洪商文化旅游这个全市旅游文化龙头。什么是洪商文化?洪商文化是如何起源与发展起来的?洪商文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继承和发扬洪商文化?随着洪江古商城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洪江古商城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在洪江区工作的人来讲,自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和关注洪江古商城,特别是对洪商文化的研究更深一些。洪江古商城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商城,它起源于春秋,成型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其发展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同步。洪江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闻名于世。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洪江古商城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会馆、商行、客栈、青楼、镖局、作坊、报社、烟馆、寺院等古建筑380余栋,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为国内罕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洪江人,大胆突破了重农轻商的传统束缚,高扬起“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儒商旗帜,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洪江当老板”的传奇故事,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豪门巨富。透过洪江古商城“鱼龙变化”的太平缸,“外圆内方”的警示柱,“义方格守”的门牌,“吃亏是福”的家训,“里仁为美”的警语,让后人体会到经商之道、发财之路、创业之术,做人之理。正如专家们所说“不到北京,就不知道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不到西安,就不能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不到洪江,就不能感受到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因而,研究洪商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归纳总结其精髓,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其现实意义。本文也想归纳总结洪商文化的精髓,探讨其当代经济价值,以更好地宏扬洪商文化,促进洪江古商城的旅游开发,振兴洪江的经济。
洪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时期,洪江商人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纵横捭阖,雄踞于大西南,引领中国南商,长期执掌内陆山区金融及内外贸易之牛耳,在中国商业金融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其影响至深至远,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深掘的文化宝藏。因此,研究洪商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洪商文化?
所谓洪商文化,是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的简称,主要是明清时期的洪江会馆文化为主体的商业文化。内容包括洪江会馆文化、巨商显贵的兴衰史、趣闻轶事等,它们同水系、街道、建筑、牌匾、雕刻等物质文化一起构成了古城灿烂的商道文化。其区域仅包括沅水、巫水交汇处的一个小镇,这与徽商、晋商文、浙商文化以省为名是不同的。其特点为多元混合性、综合开放性、变通实用性。
洪商文化之所以具有多元混合性、综合开放性、变通实用性的特点,是有深刻原因的。首先,洪江是一个“移民”古城。洪江古为瑶、苗族聚居地,东汉以后,始有汉人迁入。宋以后,又有为官者定居。明末时洪江已是湘西名城,外地商贾云集,汉族人口日多。尔后,在长期交往中,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及湖南省内的湘乡、宝庆、衡阳等地商贾,因经商的需要和有利可图,纷纷迁来此地定居或设会馆、义园,因此,洪江人口发展迅速。瑶、苗、汉族逐渐融化,汉族人口已占绝大多数。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仲夏编查户口时,洪江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正册的居民已是5670户、22290人。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客居洪江的各地商贾和往来洪江做生意的商贾。这个数字,在清朝可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光绪年间各类人员近5万人口,经商者近2万人,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商贾游客聚居洪江。外籍商人为联络族宜之情、维护同乡利益,在同乡相聚的同时,又以同业相聚组织行会,建立了“五府十八帮”,先后建造了一大批寺院、古庙、会馆、钱庄、洋行、油号、作坊、店铺、客栈、青楼、烟馆,出现了一大批以“十大会馆”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窨子屋)群,形成了300年前遗存至今的“七冲八巷九条街”的豪门大户的格局。又因洪江的特殊商业地理位置,使得前来洪江落户的商人在交往上有一定的文化要求,这就使得洪江古商文化成为移民式、开放型的会馆文化。其次,洪江为古楚五溪蛮地,古巫生巫风,这是历史上最有特色的现象。洪江开埠早,接受汉族文化早,虽然古是瑶畲之地,但早在宋以前就逐步为经商的汉人所占领。因此,洪江的巫傩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而且汉文化占主要地位。洪江的巫傩文化主要体现在会馆文化上。而洪江的会馆文化也是一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