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ICC新进展.
PICC置管术的护理
概述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7d以上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用于需要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的情况。导管留置时间可长达一年。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PICC的作用
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减少渗漏、感染。
减少穿刺的痛苦
减少医务人员的意外伤害(针刺伤、血液污染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
输注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化疗药物
输注高渗性液体
反复输血或血制品,反复采血
家庭病床的病人
早产儿
禁忌症:
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穿刺侧有外伤史,外科手术史、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
肘部血管条件差,无法确定穿刺部位者
有严重出血性疾病
PICC置管
静脉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
置管配合: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遵守无菌原则
置管后的护理
观察:第一个24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每周(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精消毒针口,更换敷料及肝素帽,同时观察伤口情况。)
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有脱出或缩进,需在无菌条件下由医务人员处理,如有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穿刺点出血 多发生在穿刺后24h内。
原因:穿刺针太粗,刺破的皮肤和血管未能及时愈合,患者肘部活动后导致穿刺局部出血。
处理:1.导管送入预定的长度拔出导丝后应立即在局部按压止血,一般按压10mim以上。2.穿刺点在肘关节下1~2cm为宜,防止过分靠近肘关节引起的活动性出血。3.在血管旁皮肤进针后行血管穿刺,可减少进针处渗血。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堵塞
原因:导管堵塞与老年患者血液粘稠度高、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以及护士输血或者抽血操作不当、输入液体顺序不当、封管方法不正确等都有一定关系。
预防:1.正压封管。定时冲管和更换可来福输液接头。每日治疗结束后,立即采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法,最后剩余0.5~1ml,边推边退针。2.输液时,保持液路通畅,避免术肢大于90°屈肘。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粘稠性液体、胶体,后输晶体。
处理:发现堵管及时处理,6h内溶栓效果好,此时血栓形成时间短,对溶栓药物敏感,再通可能性大。可用5000u/ml的尿激酶接三通后用负压的作用进行溶栓,但不可强力推注。
封管溶液使用的临床应用
1.肝素稀释溶液:肝素,酸性粘多糖,具有抗凝作用,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但是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2.生理盐水:降低抗凝剂反复使用可能带来的危险,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对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等不适用肝素者,可采用生理盐水。
3.尿激酶溶液封管:研究表明使用1:2500U的尿激酶溶液预防性封管,其效果与生理盐水无显著差异。
4.使用SASH封管(S-生理盐水A-药物S-生理盐水H-肝素钠稀释液)给予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问题,再用肝素溶液封管。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 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
1.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发生在穿刺后48~72h主要由于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肢体活动过度所致。因此,要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选择型号适宜的导管,置管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静脉造成损伤,指导病人限制肢体的活动度。
2.血栓性静脉炎多与化学刺激和病人的特殊体质有关
3.导管置入成功后,1周内每日外敷如意金黄膏1~2次,并热敷30min,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局部行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20~30 min。间歇期可用喜辽妥涂擦或以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加地塞米松调成糊状外敷,效果较好。若情况严重,则需拔出PICC管。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感染 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者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
预防:1.在置管过程中以及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2.定期换药,穿刺后次日常规换药,以后每周换药(更换敷料时需注意导管周围皮肤的消毒,顺到逆时针消毒法能够有效地清除汗毛孔周围的细菌,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可减少细菌污染)。3.必要时穿刺导管周围外涂百多邦软膏,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局部发红、肿胀、化脓等,应拔出导管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局部给予换药。
皮肤消毒的新进展
采用2%葡萄糖氯已定进行皮肤消毒2次,现在穿刺点即导管入口停留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