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火灾防治 第三章ppt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5.3 漏风通道的探测 实施均压防灭火的关键是查清漏风通道和漏风量,为制定方案提供科学可靠依据。众所周知,漏风火区或采空区的风量一般是极微小的,用一般的通风测定手段及仪表是很难测定出来,因此,查找漏风通道、漏风量变得十分复杂和闲难。 1974年美国首次采用示踪气体法检测井下漏风,即将示踪气体SF6用之于煤矿井下。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SF6是卤素气体,属于多卤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电负性最强,几乎每个分了都能捕获电子,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示踪剂。并已得到普遍应用,SF6的分子量力146. 07,熔点-50.8℃.升华点-63.8 ℃ ,密度6.16g/l。 SF6作为示踪剂具有以下优点: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示踪气体现已成为煤矿井下检测漏风通道、判断漏风方向、确定漏风风量的可靠手段。 若井下为负压漏风,沿途风流中的SF6示踪气体浓度逐渐下降,但通过井巷中的示踪气体总量不变。据此确定出与不同漏风方式相应的漏风检测方法,计算出漏风量,从而找出矿井漏风分布规律。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释放量的计算: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释放地点的选择: (1)从采动后形成的地表裂缝释放; (2)井下主要近风侧密闭处释放。在地向小存在采动别缝的情况厂,可选择井下高位能点的密闭或采电区释放。 —般多选择址风侧主要漏风密闭释放。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释放方法: 释放方法作常简单.在装有5F的高压气瓶口处装上卸压阀和流量计,如果转子流量计与被测介质的粘度、密度、温度、压力等诸参数勺标定介质不同时,应重新标定或修止、然后将瓶口对准地面裂缝或密闭裂缝,打开瓶口开关慢慢释放。 样放sF6时应准确记录释放地点、标高、坐标、择放时间(准确到分)、释放地点的空气位能、释放量等数据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4)接收地点 井下火区或采空区的漏风风流都是由高压侧向低压侧流动。因此选择接收地点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首先应根据预定测试范围在回风侧选取受矿井通风风压控制的那些地点。其次是考虑进风侧如有明显漏风的或与其他进风侧密闭相比能位较低的点布置接收点。 接收点数量要选择合理。布置的多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布置的少了则影响测试的推确性和防火火方案的预期效果。 5)采样方式与方法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A 用不锈钢采样罐采样,主要地于采取积分样品; B 小型气泵采样; C 聚乙烯瓶采样; D 玻璃注射器或聚乙烯注射器采样 5.4 采空区遗煤自燃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采空区遗煤所处环境的变化将会引起浮煤自燃过程的动态变化。工作面正常推进时,采空区内沿空工作面各点遗煤厚度、矿山压力的作用程度、遗煤的松散程度、漏风强度都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遗煤蓄热、放热环境变化。生产工作面的采空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不断地增大和变化,故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遗煤自燃环境影响很大。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按照煤氧化合理论,煤炭自燃必要且充分条件是:①煤炭本身具有自燃倾向性;②有连续的供氧条件;③有积聚氧化热的储存环境; ④上述三个条件共存时间大于其最小自然发火期。可见:连续供氧的条件是引起煤炭自燃的主要方面,它是使煤不断氧化从而使其温度递增的主要因素。 5.4 采空区遗煤自燃 5 防治火灾的均压技术 第三章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一般来说,采空区漏风与工作面的距离有关。据波兰研究,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可以按煤的自燃情况划分三个带:第Ⅰ带——中性带或称不自燃带。在这个区域内虽然有形成自然发火浮煤堆积条件,但是由于靠近工作面开采空间,顶板冒落的岩石处于松散堆积状态,空隙多且大,漏风强度大,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