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学(北京大学)2 社会与文化.pptVIP

社会学概论教学(北京大学)2 社会与文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价值观与规范的关系 规范是具体情况下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价值观是抽象的一般观念。一般而言,价值观常被用作判断规范的尺度,规范则是价值观的体现。 物质文化 有人类创造的产品或物质实体。 文化可以“拼盘”吗? 洋务维新运动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M. Mead 的文化模式概念 文化整体性:文化并不是一堆不同成分杂乱无章的组合。各种文化特性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 举例:鄂伦春人的渔猎生活方式与其文化 文化内部的张力 E. P. Thompson对于英国宗教传统的研究:同样一种宗教传统,由于本身具有的弹性,存在着被人们向不同方向解释的可能性。 L. Eastman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中国文化中的“阳面”(各安其分,等级秩序)与“阴面”(水浒、济公以及民间宗教中体现出来的平均主义倾向)。 符号 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他事物 的东西,如物体,手势,声音, 图案,还有最重要的,语言。 徐冰的“新英文书法”与“天书” 语言 人类文化的获得,几乎全部是在人们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中,通过语言实现的。 Sapir-Whorf假说 “‘真实世界’的大部分,都是无意识地建立在团体的语言习惯上。任何两种语言间,所表示的社会实体不可能完全相同。不同社会的人是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而不只是具有不同标识而已” 阿兹特克语,英语,爱斯基摩语对于“雪”的表达方式 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些讨论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指出,“文化网络中并不是所有的组织和象征符号都护佑正统秩序,其中许多信仰在官府看来是非法的,但仍为村民所接受”(《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P.21)。 Arthur Wolf(1974:introduction)和Freedman(1979:351-369)曾争论在中国有一种还是两种宗教,即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社会精英与人民大众是否有共同的信仰。杜赞奇以关帝崇拜现象为例,说明了在民间和国家对于这一象征的不同利用:前者将其塑造成救世和地方守护之神,后者将其塑造成深明大义和终于朝廷的正统象征。杜强调了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在宗教领域,国家政权一直想方设法将其文化霸权强加于大众信仰之上,尊崇关帝的历史过程即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234) “国家政权并不能将其意志强加于所有的文化网络的结构之上。不仅白莲教那样明显的宗教异端蔑视正统文化(韩书瑞《白莲教的演变》289-290),而且如红枪会那样的社区宗教团体(E. Perry:《华北的造反者和革命者》254-55)有时也公开与国家政权相对抗“(234) (如Eastman所说的中国社会的“阳面”和“阴面”。教门、会党、拳会、香火会等。 *民间宗教有助于强化非宗教的(世俗的)道德规范。譬如,儒家特别重视家庭价值,但是儒家的理性哲学无力在未受过教育的老百姓中实施那些价值。在祖先崇拜中,愤怒的祖先会因为得不到好的祭拜报复,这种信仰帮助维持了价值价值。同样,民间宗教通过对做坏事的人的阴间地狱的惩罚强化了诸如诚实、惜生、尊重财产、维持社会和谐等道德价值。民间宗教为维持道德规范提供了超自然的手段。(Lloyd Eastman. Family, fields, and ancestors: constancy and change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1550-949. Oxford: Oxford Uni. Press. 1988.p.59) *Eastman指出,那些被称做非法和异端的中国社会的“阴”的一面,信奉的很多价值实际上是合法、正统的“阳”的一面的翻版。(pp217-239) ** 可以把中国的宗教信仰系统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区别的序列:一、正统的宗教信仰,即封建统治阶级倡导的敬天祭祖的信仰,以及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二、俗化的宗教信仰,即乡里社会普遍存在的多神信仰;三、“异端”的宗教信仰,即民间宗教或会道门的信仰。俗化信仰在这个信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在于它既是正统宗教和“异端”宗教所共同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又成为二者之间更替和转换的中间环节。(《晚清乡土意识》212) 第二讲 社会与文化 汉语中的社会 “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孝经~纬》(中山公园) 一种乡村基层组织:里社,乡社 志趣相投的人结成的团体:“诗社”、“茶社” *社与会连用: “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 “原来张大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个,不成社会”(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民间:“村闾社会” 社会学中的“社会” Comte soci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