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肠切除术
* * 小肠部分切除术 EnterectomyIntestinal anastomosis 手术适应证 1.由于血液供应受阻而引起肠坏死者,如肠梗阻、绞窄性疝、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外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 2.严重的小肠损伤,不能行单纯缝合修补者。 3.小肠及其系膜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 4.小肠局限性炎症或狭窄引起肠梗阻者,如急性坏死性肠炎、克隆氏病、肠伤寒、肠结核等。 5.某些小肠畸形,如米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闭锁或狭窄。 6.小肠瘘须行肠瘘闭合者。 7.广泛的肠粘连分离困难,或浆膜损伤面过大者。 麻醉、体位 一般情况较好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 除绞窄性腹股沟疝外,宜采用右侧经腹直肌或右旁正中、中腹部正中切口 2.探查病变、确定病变范围 探查肠管应按顺序进行,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浆膜。找到病变后,提出病变的肠管。选择适宜的切断部位。 4.切断肠管 肠系膜分离完成后,在预定切断的肠段两端,各以大直止血钳斜行钳夹,钳尖斜向健侧,使钳与肠的横轴约成30°角 游离小肠断端的肠系膜,约0.5~1.0cm,使肠壁与无肠系膜脂肪附着,以备吻合。然后用肠钳在距大直止血钳3~5 cm的健侧钳夹肠管。分别用干纱布垫于远、近端的两钳之间,在肠钳与止血钳之间沿止血钳切断肠管,并移去病变肠段和用作保护的纱布。肠断端粘膜用红汞与生理盐水棉球清拭,准备行肠吻合 5.肠吻合 吻合方法有端端吻合和侧侧吻合两种。一般多采用端端吻合,此种吻合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如不能进行端端吻合时,可采用端侧吻合术。侧侧吻合已较少应用,其缺点较多。 (1)端端吻合 将两把肠钳靠拢,注意使两个肠管对齐,切勿发生扭曲。然后在肠管的系膜侧和系膜对侧,距断端边缘0.5cm各用1号丝线做两肠管断端浆肌层结节缝合,结扎缝线留作支持线 全层缝合首先由后壁开始,用00号铬制肠线行全层连续缝合,第一针由肠系膜对侧缝起,即由一端肠腔内向肠壁外穿出,再由另一端肠壁外向肠腔内穿入,形成“U”字形缝合,并行结扎,线尾勿剪断。 连续缝合每针距肠管断缘0.2~0.3cm,每针间距离0.3~0.5cm,依次向系膜侧缝合 缝至系膜侧时,缝针由一端肠腔内向肠壁外穿出,再由另一端肠管的肠壁外向肠腔内穿入,拉紧缝线即可使系膜侧肠壁内翻,再将缝针由对侧肠腔内穿出,至此转入前壁缝合 前壁缝合方法采用连续褥式内翻缝合,即将缝针由肠壁外向肠腔内穿入,随即由肠腔内向同一端肠壁外穿出,如此两段肠管交替地轮流缝合,每针缝合后须将缝线拉紧,同时作好肠壁边缘的内翻,即可使两肠壁的浆膜面相接触 缝至肠系膜对侧,最后一针由肠壁外穿向肠腔内与后壁第一针缝线线尾结扎,使线结结扎于肠腔内,至此,前、后壁全层缝合已完成。 除去肠钳,更换吻合时用过的纱布、器械。手术人员用生理盐水冲洗手套,再用酒精棉球涂擦手套进行消毒。 距全层缝线0.2cm,用1号丝线行前、后壁浆肌层结节缝合,缝合结扎后可将全层缝线完全覆盖 最后缝合肠系膜裂孔,以防遗留裂孔引起术后内疝 吻合完成后用拇、食两指检查吻合口大小,一般以易于通过食指为宜 (2)侧侧吻合 在切除肠管后,首先闭锁两个断端。 在肠管断端的肠系膜侧和肠系膜对侧各缝合一针支持线。然后用00号铬制肠线或1号丝线行肠管断端全层缝合,用结节或连续缝合均可 再将两角各作浆肌层半烟包缝合,抽紧结扎半烟包缝合线即将两角包埋 提起两半烟包缝合线,在其间用1号丝线行浆肌层结节缝合,使全层缝线完全埋入 剪去缝线和支持线,去掉两端的肠钳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