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第一章中医学基础绪论PPT
绪 论;什么是医学?
什么是中医学?;医学:
现代基本定义为:“医学是诊断、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技艺和科学。”
辞海定义为“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
;中医学: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核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寻找食物→→ →→ →→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症→→ →→中药起源;
烘火取暖→→ →→ →→发现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用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 →→热熨法和灸法的起源;
使用石器→→ →→ →→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而能消除另一部位的病痛→→ →→针灸的起源。;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时期:先秦—秦汉
2、标志和确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神农本草经》的问世。;(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后世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2) 《难经》,扁鹊(秦越人)—独取寸口、命门理论。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脉诊和针灸治疗更详。;(3)《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张仲景(医圣)—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方式—六经辨证。 113方。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式—脏腑辨证。262方。;(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有毒无毒—上、中、下三品;四性、五味。;中华医学;(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晋隋唐时期:
;
唐代政府于659年颁布了由苏敬等人编撰的《新修本草》
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王焘著成《外台秘要》全书共
40卷1104门,载方6000余
首,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2、宋金元时期:
;
;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用药倡导寒凉。
张子和(从正)—攻下派: “邪去则正安”,
主汗、吐、下三法。
李东恒(杲)—补土派: “内伤脾胃,百病
由生”,主张补益脾胃。
朱丹溪(震亨 )—养阴派: “相火论”,
“阳常有余,阴 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3、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
吴有性(字又可)《温疫论》,创“戾气”说
叶桂(字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
吴瑭(字鞠通),创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字景岳)—《景岳全书》、《类经》
赵献可(字养葵)—《医贯》——命门学说
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重视解剖,并发
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
证的有效方剂。
; 4、近、现代:
综合整理-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
中西汇通-如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中西汇通的代表作。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人与环境的整体观
(1)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天人相应
(2)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
;达尔文 “适者生存”
中医 “天人合一”
(1)季节气候
(2)昼夜晨昏
(3)地区方域;《内经》论疾病一日变化,发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
就是说,对于多数患者而言,病情往往存在早晨清爽、日间安好,傍晚稍甚、夜晚加重的变化规律。
这就是因为一天中,自然界阳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内阳气的盛衰,从而带来病情的波动。;地域的差异,地理环境和地区气候的不同,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南方气候偏于湿热,人体腠理疏松;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人体腠理致密。
一旦异地而居,会感到一时的不适。这样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①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②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病理的影响:①四时多发病;②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③地域环境对发病的影响。
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因时、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1早 产PPT.ppt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保健指导PPT.ppt
- 0124胰腺疾病CT诊断-王敏君PPT.ppt
- 01-03-住院医师巡诊-唐颢PPT.pptx
- 01第一章 保险医学概述2013年版PPT.ppt
- 02.碳酸锂的TDM-2016PPT.ppt
- 01针灸经络 (10.17)PPT.ppt
- 01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策略2014.7.PPT.ppt
- 01第1章 数控技术概论PPT.ppt
- 02A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PPT.ppt
- 一城一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3).pdf
- 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3)-历尽千帆,厚积薄发.pdf
- 有色金属行业专题研究:未来焦点,钒液流电池储能风潮兴涌.pdf
- 中国 “一带一路”实践与观察报告.pdf
- 医药生物-消费器械行业2023年中报总结:积极拥抱高璧垒高成长(202309).pdf
- DB50T 699-2016 简易升降机检验规则.pdf
- DB50T 746-2016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分析规程 .pdf
- 看DAO2025-未尽研究报告(2024).pdf
- 市场洞察力报告-数据安全检查工具箱(2024).pdf
- 2024年预见未来:中国元医院建设发展调研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