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理生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克(病理生理)PPT

休克(shock);第一节 概述(introduction);发展阶段;组织 有效循环血量↓ 血液灌流量急剧↓;;;微循环灌流的调节;前、后阻力血管的生理特性;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一、休克的原因(etiology);二、休克的分类(classification);1、按原因分类 (1)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失液性休克 (2)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3)烧伤性休克(Burn shock) (4)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 :内毒素性休克(endotoxic shock)、败血症性休克 (septic shock) (5)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6)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7)神经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血管;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1)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性休克、“冷休克”);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stage and mechanism);20世纪60年代: 休克的组织微循环改变——休克的微循环学说;根据微循环变化特点: 休克Ⅰ期 休克Ⅱ期 休克Ⅲ期 ;一、休克Ⅰ期(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ischemic)缺氧期、休克代偿期);微A 后微A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Ⅱ): 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3、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compensatory roles) (1)维持动脉血压(maintaining arterial blood pressure):;血管收缩: 皮肤、内脏(尤其肾脏)——收缩 α受体占优势 脑血管——收缩不明显 α受体密度低 心脏冠状血管——扩张 局部代谢产物:H+、K+、腺苷等;4、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 皮肤 四肢 脉搏 尿量 血压、脉压 神志 情绪;二、休克Ⅱ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stagnant)缺氧期、休克失代偿期);;2、微循环状态改变的机制 (1)酸中毒:微血管对儿茶酚胺耐受性↓ (2)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K+、腺苷、激肽等 (3)内毒素: 感染性和肠源性→LP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NO、组织胺、激肽(缓激肽)、补体(C3a、C5a);2、微循环状态改变的机制 (4) 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大(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粘稠、血流缓慢、血球压积↑ 红细胞聚集 白细胞滚动、贴壁、粘附、嵌塞(粘附分子) 血小板聚集 (5)体液因子 内啡肽、TNF、IL-1、LTB4、PAF;;3、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 血压 尿量 皮肤 脉搏 静脉 神志;三、休克Ⅲ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DIC期、难治期、不可逆期);;2、微循环改变机制 (1)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大,血流缓慢,血小板、红细胞聚集 高凝状态:酸中毒、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 (2)凝血系统激活 内皮细胞损伤:缺氧、酸中毒、内毒素——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组织因子(Ⅲ因子)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3)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红细胞破坏→释放ADP→血小板→释放第三因子 (4)TXA2/PGI2平衡失调;缺氧感染组胺补体;3、临床表现(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1)循环衰竭(DIC);小结;;休克各期的区别与联系: 休克Ⅰ期:代偿期 休克Ⅱ期: 休克Ⅲ期:难治期—— 过敏性休克不经过Ⅰ期; 严重的烧伤、感染等, Ⅰ期、Ⅱ期不明显,很快进入休克Ⅲ期。;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cellular damage and metabolism disturbances);组织灌流↓;细胞损伤:原发?继发? 异议: 1、膜电位变化在血压降低之前; 2、微循环灌流恢复后,器官功能并没有恢复; 3、细胞功能恢复可促进微循环恢复,促进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抗休克疗效好。 休克的细胞机制 休克细胞;一、细胞损伤(cellular damage );酶性成分;二、代谢障碍(metabolism disturbances);第五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致休克因子 (感染、非感染)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SIRS 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机体失控的、自我放大的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症。 表现为:播散性炎细胞活化、炎症介质泛滥到血浆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临床判断标准: ①体温>38℃或<36℃; ②心率> 90次/min; ③呼吸> 20次/min或Pa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