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引洮农村供水工程对我区的环境影响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析引洮农村供水工程对我区的环境影响
李晓兰(定西市安定区水利水保局 743000)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西北接兰州市的榆中县,西邻渭源县,南与陇西县相接,东南与通渭县毗邻,东及东北由会宁县环绕。地理位置在东径104deg;12prime;48Prime;-105deg;01prime;06Prime;,北纬35deg;17prime;54Prime;-36deg;02prime;40Prime;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3638.71km2,南北长82.9km,东西宽73.3km。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极度短缺,是一个典型的半干旱地区。
2006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据此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研报告,水利部批复了初步设计。2006年11月22日,在九甸峡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标志着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圆了定西人民盼望半个多世纪的引洮梦。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自流引水灌溉和提水灌溉相结合的工程,引洮供水工程的建设,是重点解决以安定区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城乡生活、工业、生态环境用水,适量发展当地节水农业灌溉,改善生活供水条件及工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小康社会建设可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79]国环字第003号”精神,解决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调查和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充分利用有利影响和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工程的建设的可行性作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为地方政府提供环境管理和解决的依据,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22号)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主席令22号)
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
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79国环字第002号)
4采用的技术导则和评价标准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试行)
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 1-1999)
⑸《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BG 12523-90)
5评价时段、等级、范围及重点
(1)评价时段
鉴于该工程属非污染环境项目,根据工程施工及运行特点,确定环保工作针对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进段进行评价。
(2)评价等级
根据工程施工区域较大,实施周期较长,结合“非污染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评价等级的基本原则,确定本次保护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3)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建设特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按照“导则”要求,本次保护工作以项目实施区为主要保护对象,并根据现场实施情况,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2.0km。
(4)评价重点
根据工程特点,本次评价工作重点为: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6环境保护目标
⑴ 对上游水质进行保护,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I类的标准值;
⑵ 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管道所经地域现有的林地、草地、植被。
⑶ 防止工程建设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碴的乱堆放对河道的不利影响。
7工程区环境现状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卫生意识不强,加之饮用卫生条件无法保障的河(沟)山泉水,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连年发生,尤其是夏末秋初季节,痢疾等细菌性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另外,一般农户家均没有标准的厕所,有的甚至以圈代厕,有的厕不遮体,脏乱不堪,有的水井就在厕所、畜圈近旁,常常造成粪便污染井水等情况。猪圈、大牲畜圈大多虽有棚栏,但无储粪池等设施,畜粪露天堆放,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导致环境水源严重污染。卫生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管理技术和人员。近几年来,由于干旱少雨,且自然环境遭到不断的破坏,植被渐渐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8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8.1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当地农村由于长期缺乏卫生饮用水而造成的“脏、乱、差”现象,且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第一,作为项目建设内容之一的健康教育活动将与工程建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