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文化在广西的积淀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文化在广西的积淀 余汉桂 包括鱼文化在内的农耕文化,其积淀经历着长期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的 传承,又往往反作用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据笔者所掌握的一些资料,广西 的鱼文化涵盖了涉鱼文献等诸多方面。 一、涉鱼文献 广西涉鱼文献颇多,皆有存史、教化和咨政的功能。在众多的涉鱼文 献中,对水生动物记述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其一,鱼的具体指称,存在着九州方圆普遍存在的缺陷,即非鱼称 鱼,是鱼谓畜、兽。前者如墨鱼、鱿鱼、娃娃鱼(广西另称乳穴鱼、纳 鱼)、鳄鱼、鲸鱼、鲍鱼等,后者如海马、海龙等。国外也是如此,如某 些棘皮、甲壳、腔肠、头足、哺乳类动物,名称均后缀以“fish,,。 其二,大部分鱼类都有地方俗称,而且存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混 乱现象。现代与古代,甲地与乙地的鱼类,仍有相当数量指称无法一一加 以对照确定今名。明清时期广西地方志所载鱼名仍然是当时当地的俗称, 沿海地区的县志所记尤甚。民国时期这种状况才稍有改变,但从尚未完成 的广西通志来看,水生经济动物的记述也还没有按鱼类分类学的规范将它 们定位于某科某属某种。1981年6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淡水 鱼类志》收载广西202种淡水鱼类,地方名有282个,其中有两个以上地 方名的鱼类共82种,占收载鱼类总数的40.6%;有5个以上地方俗称的 鱼类竟有12种之多,个别鱼类的地方名有7个以上;有42种鱼类地方俗 称交叉,这种交叉有同一地方俗称同时指称多种鱼类的单向交叉i也有同 两个地方俗称与两种鱼类名称相同的双向交叉。 属于单向交叉的如:老糠,指称普节缎虎鱼、褐节鳗虎鱼;军鱼,指 花带条鳅、粗壮沙鳅;白须公,指长须鳅鸵、海南鳅鸵;油炸鱼,指东方 墨头鱼、海南鲈塘鳢;石壁鱼,指广西盘鳍鳅、贵州爬岩鳅;青鱼,指桂 3靼一-(三)地方篇 华鲮、琼华鲮;黄牯,指江黄颡鱼、间黄颡鱼、粗唇黄颡鱼;南模,指海 南鲈塘鳢、普节鲅虎鱼、褐节鲅虎鱼;竹壳,指普节鲅虎鱼、沙塘鳢、褐 节鲅虎鱼;油鱼,指大眼卷口鱼、直口鲮、巴马穗唇钯、异华鲮、四须 盘鱼巴。 两个地方俗称中的任一个俗称同时对应两种鱼类的双向交叉,如黄 鱼、沙黄,指银鲴、黄尾鲴;江鲫、黄鲫,指三角鲤、须鲫;火烧鲮,除 指侧条光唇鱼、半刺光唇鱼外,又另指虹彩光唇鱼;而俗称竹壳、老糠、 南模的鱼,又与海南鲈塘鳢、普节缎虎鱼、褐节鲅虎鱼多向交叉。 民国末年编《广西通志》所载名、特、奇鱼类中,煎烹时毋须用油、 被称为“自裹”的鱼,实际上有卷口鱼、岩鲮两种;而称为嘉鱼、老鼠鱼 的鱼,则均称卷口鱼;称俄里鱼、木头鱼、没六鱼的鱼,实际上都是岩 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钦州黄鲫丰产而致斤鱼换斤薯,却将三角鲤的 俗称作为中文“学名”;产自崇左和象州江中分别称之为沉香鱼、香草鱼 的名特鱼类学名称为桂华鲮;产自龙州的崩鼻鱼,学名是东方墨头鱼。但 是志书所说产自横州、柳江称为玉钩鱼、勾鱼的名特鱼类,俗谚有称“吃 着玉钩鱼,不惜老婆裤”,如此佳品,遍查《广西淡水鱼类志》竞无丝迹 可寻。‘当今名特优鱼类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一大亮点。 北部湾所产海鱼,其种类数远在淡水鱼类之上,地方俗称的名实对应 更为复杂。《广西农业志·水产卷》所列主要经济鱼类65种,广西地方俗 称106个,有两个地方名的鱼类几占半数。某些鱼类的地方俗称是根据鱼 的外形或颜色命名,这种命名,与“鱼”的基本特征相去甚远。如把眼镜 鱼称为眼镜片、割猪刀,把宝刀鱼称为面刀,把油舒称为牛栏闩,印度鲡 称为牛尾,条尾鲫鲤称为红鸡嫦。至于把兰子鱼称为乌子婆,把牙鲆称为 大妈更是不可理喻。《钦州市志·水产志》1987年8月送审稿所列北部湾 常见鱼类121种,全部以地方俗称作中文学名、拉丁学名加以对照,也说 明鱼类俗称广泛存在的事实。 广西的涉鱼文献尚有地方志和地情著作,有鱼类资源和渔业生产概况 的记载,兹不一一列举。其中1930一1933年,水产学者对西江鱼苗进行 过的三次调查中,刘宣等三人撰写的《广西鱼花调查》报道了广西境内各 主要江河的水文状况、鱼苗产生的条件,将林书颜调查报告中列举的西江 鱼类增补了10种,达到49种,并对各渔村鱼花户的鱼苗生产情况、产 量、撇花除野分类方法以及运销作了详细的叙述。提出了补救鱼苗业危机 的措施,堪称一部广西鱼苗业上比较系统完整的文献。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