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生理学)1.血液.pptVIP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态:细胞呈球形,直径8-20μm ,核多2 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阳离子蛋白。 功能:①组胺酶分解组胺;②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③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嗜酸性粒细胞电镜图 血涂片示嗜酸性粒细胞(油镜) 形态: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10-20μm ;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 功能:进入周围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原虫等。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 (Monocyte) 单核细胞电镜图 血涂片示单核细胞(油镜)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形态:呈球形,直径为5-20μm,核大,胞质少,富含游离核糖体,可含溶酶体。根据体积大小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 分类: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和免疫功能,分为①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T细胞),产生于胸腺,占75%;②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B细胞),产生于骨髓,占10%~15%; ③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占10%;来源还不十分清楚。 功能:参与免疫应答。T-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电镜图 淋巴细胞光镜与电镜结构模式图 血涂片示中淋巴细胞(左)和小淋巴细胞(右) 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 定向白系祖细胞 ↓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 成熟白细胞 骨 髓 IL-1、内毒素、坏死因子 ↓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集落刺激因子(CSF) 乳铁蛋白 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直接抑制或抑制CSF释放) 四、血小板 (Blood Platelet) 正常值: 100 - 300×109/L 概述: 形态结构:双凸圆盘状,直径2~4μm ;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和周边透明区;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颗粒区有特殊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有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 功能:特殊颗粒含血小板因子Ⅳ、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致密颗粒含5-羟色胺、钙离子等,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 来源: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 寿命:7-14天。 人血涂片示聚集的血小板和嗜酸性粒细胞 血小板超微结构模式图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 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 →网络血细胞→ 扩大血栓 收缩:Ca2+→微管环状带和骨架蛋白收缩 →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 吸附:局部止血 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⑴粘附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主要是GPIb)、内皮下组 织(胶原纤维)、血浆vWF因子 ⑵影响粘附因素:Ca2+促进;蛋白激酶C抑制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⑴ 聚集过程: 第一聚集时相=可逆聚集时相; 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 ⑵影响聚集因素: ① 致聚(诱导)剂: Ⅰ.ADP与凝血酶ADP与剂量呈依赖关系 [低] [中] [高] 聚相先1后2 聚相2 聚相1 Ⅲ.胶原:是一种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且与血小板释放同时发生。 释放ADP 血小板内cAMP↓、游离Ca2+↑ 血栓烷A2(TXA2) 血栓烷合成酶 PGG2、PGH2 环加氧酶 血小板质膜中的 花生四烯酸分离 血小板内磷脂酶A2激活 血小板表面激活 Ⅱ.TXA2 ②抑制剂: PGI2 → cAMP↑、游离Ca2+↓→抑聚集 ⑶聚集机制: 致聚剂+血小板膜受体→血小板内的第二信使(cAMP↓ ,IP3、Ca2+、cGMP↑)浓度改变→血小板聚集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② ① ③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小板与血栓: ①粘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血小板的促凝活性: ①为凝血过程提供了活性表面:增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