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章 食品风味 风味是指由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及触觉等产生的综合生理效应。 风味带有强烈的个人、地域、民族的特殊倾向。食品的风味一般包括滋味和气味两个方面。 9.1 食品中的呈味物质 9.1.1 食品的味 味是指对食物在口腔中对味觉感受器的刺激产生的感觉。口腔中的味觉感受器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角有不同的敏感性,前部对甜味最敏感,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最敏感,两侧对酸最敏感,舌的根部对苦味最敏感。 味的阀值:能感觉到某种物质典型味道的最低浓度。 阀值的测定依靠人的味觉。 (1)味的分类: 我国分为甜、酸、苦、咸、辣吾五味,后来又加上涩和鲜共7味。 (2)影响味的因素 ①温度的影响:以30℃左右最为敏感。 ②溶解性的影响: 只有溶解的物质才能产生味觉,溶解速度决定味感产生的快慢。 ③呈味物质之间的影响: a.味的对比作用: 指以适当的浓度调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时,其中一种味感更突出。 b.味的变调作用:两种味感的相互影响会使味感发生改变。 c.味的消杀作用:味的消杀作用是指一种味感的存在会引起另一种味感的减弱的现象,也称作味的相抵作用。 d.味的相乘作用:两种同味物质共存时,会使味感显著增强,这就是味的相乘作用。 e.味的适应现象:味的适应现象是指一种味感在持续刺激下会变得迟钝的现象。 既有心理因素,又有物理和化学的作用。 9.1.2 甜味 甜味只具有糖和蜜一样的味道,甜味的强弱可应用相对甜度来表示,通常以5%或10%的蔗糖水溶液(因为蔗糖是非还原糖,其水溶液比较稳定)为标准,在20℃、同浓度的其他甜味剂溶液与之比较来得到相对甜度。对于甜味物质的呈味机理,AH/B理论。 9.1.3 苦味 番木鳖碱是已经发现的最苦的物质,苦味的产生似于甜味,食物中的天然苦味化合物,植物来源的主要是生物碱、萜类、糖苷类等,动物性的主要是胆汁。 (1)咖啡碱、茶碱、可可碱。 咖啡碱存在于茶叶、咖啡和可可中;可可碱存在于可可和茶叶中。都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2)柚皮苷、新橙皮苷。 是柑橘类果实中的主要苦味物质。都是黄烷酮糖苷类化合物,可溶于水。 (3)啤酒中的苦味物质。 由于酒花中含有苦味物质,以及在酿造过程产生的苦味物质形成的。啤酒在的苦味物质主要是α-酸及其异构物。 (4)胆汁。 胆汁是动物肝脏分泌并储存在胆囊中的一种液体,味极苦,胆汁中苦味的主要成分是胆酸、鹅胆酸和脱氧胆酸。 9.1.4 酸味 酸味是有机酸、无机酸和酸性盐产生的氢离子引起的味感。适当的酸味能给人以爽快的感觉,并促进食欲。酸味还与酸味物质的阴离子、食品的缓冲能力等有关。 酸味料是食品的重要的调味剂,并有抑制微生物的作用。 9.1.5 咸味 咸味是中性盐显示的味,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味。目前作为食盐替代物的化合物主要有KCl,苹果酸钠的咸度约为NaCl咸度的1/3,可以部分替代食盐。 9.1.6 鲜味 鲜味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味感,它是由能够使人产生食欲、增加食物可口性的味觉。也被称为风味增强剂。鲜味物质可以分为氨基酸类、核苷酸类、有机酸类。 9.1.7 辣味 辣味是调味料和蔬菜中存在的某些化合物所引起的辛辣刺激感觉,不属于味觉,是舌、口腔和鼻腔黏膜受到刺激产生的辛辣、刺痛、灼热的感觉。辛辣味具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消化液的分泌的功能。 (1)热辣物质: ①辣椒。辣椒素。 ②胡椒。主要辣味成分是胡椒碱,是一种酰胺化合物。 ③花椒。主要辣味成分是花椒素,也是酰胺类化合物。 (2)辛辣(芳香辣)物质 辣味伴有较强烈的挥发性芳香物质。 ①姜。 以姜醇为主,姜醇脱水生成姜酚类化合物,更为辛辣。 ②丁香和肉豆蔻。 辛辣成分主要是丁香酚和异丁香酚。 (3)刺激性辣味物质 除了能刺激舌和口腔黏膜外,还刺激鼻腔和眼睛,有催泪作用。 ①芥末、萝卜、辣根 刺激性;辣味物质是介子苷水解产生的芥子油,它是异硫氰酸酯类的总称。 ②二硫化合物类 是葱、蒜、洋葱中的刺激性辣味物质。有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丙基烯丙基二硫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 9.1.8 涩味 当口腔黏膜的蛋白质被凝固时,所引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7章 农产品网络营销(陈天宝).ppt
- 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 纳米技术与微型机械(王先逵).ppt
-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第一章 绪论(马永钧).ppt
-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理解传播效果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 第三节 主要的效果研究理论.ppt
- 第8单元 信息高速公路 Unit 8 Information Highway.ppt
- 精密仪器 3.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及热处理.ppt
- 热处理对金属材料之影响(罗仁宏).ppt
- 精密仪器 第8章 间歇运动机构.ppt
- 乙酸正丁酯制备(江苏大学).ppt
- 遥感影像判读实习指导书(白淑英).ppt
-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秦汉到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各时期对外政策 中国古代对外交通.ppt
- 《园林植物保护》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四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ppt
- 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品牌内化研究---以一家五星级酒店为例(邱玮).ppt
- 精密仪器电路 Circuits for Precision Instrument 第一章 绪论.ppt
- 精密机械基础 Fundamentals of Precision Mechanism 第1章 绪论(李广强).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