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与唐代吐蕃史的构建-Baohuasiorg.DOCVIP

敦煌文献与唐代吐蕃史的构建-Baohuasiorg.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文献与唐代吐蕃史的构建-Baohuasiorg

  敦煌文献与唐代吐蕃史的构建   赵天英 杨富学   〔摘要〕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不少都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作品。就其使用的文字而言,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古藏文文献,数量约在12000件左右,其二为汉文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些文献主要是佛教典籍,既有佛教经典,又有僧人行记,还有各类释门杂文,真实地反映了前弘期吐蕃佛教的兴盛状况。与吐蕃王朝历史有关的文献数量虽不是很多,但非常重要,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成为唐代吐蕃史研究的基础。敦煌写本中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很多,为唐代吐蕃社会史、宗教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可补充或印证汉文史籍及后世藏文文献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古代文献,如法律文书、占卜类文书、伦理文书、文学作品等,不管是藏文或汉文,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吐蕃文献 历史学 敦煌写本 唐代   作者简介:赵天英(1974- ),女,藏族,甘肃天祝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富学(1965- ),河南邓州市人,敦煌学博士,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北民族史研究。   一、概说   吐蕃王朝是公元7世纪初期由松赞干布建立的。松赞干布少年登基,在几位得力大臣的辅佐下,平息内乱,稳定内部,巩固王权,发展经济,制定法律,统一官制兵制,划分军政区域,任命官员、派遣将领,建立了统一的吐蕃奴隶主政权——吐蕃王朝。进而通过武力征伐,吞并吐谷浑、党项诸族,势力日益强大,成为与唐朝、大食、回鹘、南诏相颉颃的强大势力。尤其是在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乘唐朝兵力内撤,边防空虚之际,逐步占领了陇右、河西及西域地区,国势日张,影响及于东亚、中亚乃至南亚等广大地区。〔①〕   对吐蕃帝国的兴衰历史,汉文史料有着较多的记载。自唐人杜佑在《通典》卷190《边防典六》专立《吐蕃》始,后代史家多为其立传或记其事,如《旧唐书》卷196《吐蕃传》、《新唐书》卷2《吐蕃传》及《资治通鉴》中有关内容中都有对吐蕃历史的详细记载,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以这些史料与宋以后的朝代相比,仍然显得极为匮乏。在传世的藏文史料中,与唐代吐蕃历史有关的文献基本遗失一空,仅遗留下数量不多的几通碑刻,如《唐蕃会盟碑》、《达扎路恭碑》等,虽然重要,但毕竟内容有限。后世文献涉及吐蕃史的有《巴协》、《第吴宗教源流》、《娘氏教法源流》、《王统世系明鉴》、《贤者喜宴》、《汉藏史集》、《西藏王臣记》、《如意宝树史》等。这些藏文史书主要是一些教法史,执笔者多为僧人。他们受佛教思想影响甚深,认为历史不关涉宗教便无价值,〔②〕 故对吐蕃史的记载有许多地方被忽略了,或者由于需要做了改动,使其可信度打了折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传统史学对唐代吐蕃历史资料的挖掘差不多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若要在研究上有所重大突破,除史料再发掘外,必须有新的诉求。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吐蕃文献,正为这种新诉求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敦煌吐蕃史料主要有两类,即古藏文文献和汉文文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文献自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已有不少流失海外,其中以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1170件)和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1175件)所藏最为集中。国内所藏主要集中于甘肃地区,有编号者为6656件,其中以敦煌市博物馆所藏居多,达6050件。国内其他地区也有敦煌藏文写本入藏,数量不多,约有100多件,其中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200余件。再加上其他流散品,敦煌古藏文写卷的数量应在12000件左右。   敦煌古藏文写本,绝大多数是佛经,此外,也有不少有关部落、官职、告身、土地、税收、驿传、军制等方面的文书,反映的也不仅仅是敦煌一地的情况,而可以看做是反映吐蕃王国整体的面貌。除藏文外,敦煌还出土有一大批与吐蕃密切相关的汉文文献,它们与藏文文献一样,对于吐蕃史研究来说,无论就历史、地理,还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甚或宗教、民族学来说,都是第一等重要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献大多为同时代当事人直接的记载与遗物,而且关涉的内容有许多为传世文献所不载,有些虽有所提及,但往往语焉不详,故堪称第一手的珍贵资料。它们对吐蕃史的研究极具价值,可以填补藏汉文献吐蕃史的空白,纠正藏汉文献中之讹误,从而构建出全新的吐蕃史,兹略举数例以证之。   二 、敦煌文献与唐代藏族史研究   唐朝是藏族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唐代藏族史的构建,敦煌出土吐蕃文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为数丰富的相关文献中,最为重要者应首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共存1件,编号分别为P. T. 1288(旧编号252)、S. T. 750(旧编号Ch. 79.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