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药物输液渗漏处置PPT
* * 特殊药物输液渗漏处置 普外科 余荷芬 2015.6.6 静脉输液渗漏对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给药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 输液渗漏的概念 何谓输液外渗? 何谓输液外漏? 输液外渗 药物本身理化性质或毒性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经血管壁进入局部组织 原因:非人为或客观因素 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影响 病人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渗漏原因 3.机体因素 这主要是指输液局部的血管舒缩状态、淋巴循环状况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穿刺部位血管弯曲、充盈度差等。 4.思想因素 主要指工作责任心不强,观察输液外渗的经验不足,不重视临床常用药物渗漏所造成的后果。 输液渗漏的临床表现 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疼痛 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输液渗漏的临床分期 1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2期:静脉炎性反应期 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 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 现发热 3期:组织坏死期 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 深部组织受累 静脉输液外漏与外渗的表现和预后 外 漏 外 渗 静脉穿刺有无回血 无 有,可不畅或色淡 局部皮下肿胀 明显,局限,边界清,随用药量增加而增加 可不明显,以穿刺针头为中心沿血管向四周均匀弥漫,边界不清,进展慢 疼痛 重,突发刺激性剧痛及局部压痛,随给药速度及量增加而加重 轻,随给药速度及量增加而局部疼痛加重 继发肢体端肿胀 少,轻 多,重 继发局部皮肤张力水泡及皮下坏死 多,重 少或不发生 及早发现 容易,患者自己易发现 不易,多被医护人员发现 治疗 不易 容易 后果 来得快,去得慢,严重 来得慢,去得快,可轻可重 输液渗漏预防 评估高危患者 识别高危药物 选择恰当的静脉血管 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 评估高危患者 年龄、生理、病理 小儿:认识能力差,自控能力差,血管细 合作程度差——容易外漏 老年人:皮肤松弛,血管活动度大、弹性 差,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容易外渗 识别高危药物 药物的酸碱度 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的浓度 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注意阅读药物说明书,特别是新药说明书 另外,输液速度快、同一血管反复穿刺也会加重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增加输液渗漏的风险。 选择恰当的静脉血管与输注方式 选择较粗大、走向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 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单一的血管输注 尽量避免从下肢静脉输注 避免瘫痪肢体输注 必要时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port 提高操作的技术水平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肥胖、水肿、休克及老年患者) 妥善固定,避免移位 正确拔针及按压 (指腹按压针眼2-5分钟) 刺激性大的药物输注前后可应用生理盐水 “一针见血、无痛穿刺” 加强巡视和健康教育 增强责任心,按护理级别进行观察 仔细判断渗漏情况(望、触、问) 讲述渗漏的表现(疼痛、肿胀、输液不畅等) 交待特殊药物渗漏的后果(皮肤坏死等) 严格交接班 输液渗漏的处理流程 1.发现药物渗漏,立即停止输注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长 3.了解渗漏药物的种类、名称和性质 4.评估渗漏的部位、面积、药液量以及皮肤颜色、温度、 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5.根据药物理化性质、渗漏损伤的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 正确处理 6.抬高患肢,减轻局部肿胀 7.密切观察,严格交接班,做好护理记录 8.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预防措施 1.正确选择血管 避免选择血运差的部位,如足背、内踝及水肿部位。对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宜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的静脉穿刺,对于需持续维持静脉升压药物治疗休克的患者,可建立两条较粗的静脉通路,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 预防措施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