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桂枝麻黄各半汤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中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桂枝麻黄各半汤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中的应用
(1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成都 610075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成都 610075;4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摘要:通过对寒冷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和桂枝麻黄各半汤条文的分析,阐述了桂枝麻黄各半汤在寒冷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桂枝麻黄各半汤;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运用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症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皮肤局部水肿性的损害。以局部皮肤、黏膜出现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风团,伴有剧烈瘙痒、红斑为主要症状;风团迅速发生与消退为荨麻疹发病的重要特征。本病与中医文献中的??、瘾疹相类似。属中医风类皮肤病的范畴。
寒冷性荨麻疹是常见的一种物理性荨麻疹属于慢性荨麻疹范畴,多见于中医的风寒证。指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保暖后缓解。多见于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觉瘙痒,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特点为风团色微红或苍白,时隐时现,多发于暴露受凉部位,遇风遇冷后加重,得暖缓解。寒冷性荨麻疹多由卫外失固,风寒侵袭所导致。肺主皮毛,肺气虚则阳虚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脾主肌肉,脾气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蕴,湿邪蕴阻中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体虚弱之人,气不足则卫外失去固摄,风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肌肤失去濡养,虚风内生。风寒外袭,与气血相搏,蕴积肌肤,郁闭肌腠,脉络不通,营卫不和,故皮肤现风团、瘙痒,且多见风团色白。《诸病源候论middot;风骚身体隐轸候》云:“风入腠理,与血气相,结聚起相连,成隐轸。”《证治准绳》云:“夫风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太阳主表,而皮肤病发生正在太阳主表之位。皮肤为人身之藩篱,统摄营卫。荨麻疹的发生于皮肤,与营卫不和有关。故临床上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时多祛风散寒,益气健脾固表。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的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为正气略虚、微邪郁表。
尤在经《伤寒贯珠集》云:“病在太阳至八九曰之久,而不传他经,其表邪本微可知。”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今虽发热恶寒,而热多寒少,为阳气进,而邪气少也。”本方功能旨在调和营卫,辛温解表,小发其汗。其病机为患太阳病日久不愈,邪气减退但正气尚未恢复或得天时之帮助机体有祛邪外出的机会。患病日久但病邪仍然在表。即表郁日久,邪轻证轻。郭子光教授认为该证属阴阳不虚性失调。在肤表,阴大于阳,略占优势的营阴的凝聚性、静性使其不得小汗出而日久不解,且有短时间的恶寒。卫阳为郁,不得发散,在肌腠、在里,则阴小于阳,略占优势的阳引起热多、面赤、身痒、口渴、烦躁。一日二三度发,或再发,表明阳气有升散外解而使阴阳趋于自然平衡的态势,但因力量不足始终不得小汗出,故营卫久久失调。如能略助阳气的升散则郁热外解,便可达到平调阴阳的目的[1]。
王氏治一28岁女性患者,因感寒,面部四肢起丘疹,色白,大小不一。继之成片成块,瘙痒,如虫行皮中。伴发热恶寒、无汗、周身关节疼痛,舌淡红,苔白,脉浮。证属风寒束表,卫阳郁闭,肌腠壅滞不宣。治以祛邪散寒,宣发卫阳。投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6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麻黄3克,杏仁3克。药进一剂而安[2]。何氏治一40岁男性患者,2010年10月12日初诊:面颈、手足部风吹后即起风团并瘙痒4天,日出天暖即消失。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弱,诊断为荨麻疹。乃卫表不固,风寒外袭。处方:桂枝6g、麻黄5g、生姜6g、甘草6g、大枣6g杏仁6g、桑白皮10g、赤小豆20g、白术6g、生黄芪30g、防风6g、党参15g、炙附片10g、白蒺藜15g、益母草20g。四剂后冷风吹皮肤不痒,不起风团,病愈[3]。罗氏治一35岁男性患者,自述1个月前冒风雨后全身出现风疹团,奇痒难忍,用热水擦洗、更衣后慢慢消失。之后每遇冷风仍复发。经中西医治疗仅获暂效。诊时正值天阴风冷,头面、四肢、胸背满布风疹团,色淡白,畏寒肢冷,口渴,舌苔白,脉缓。辨属风寒束表之寒冷性荨麻疹。治以温散表寒,调和营卫。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桂枝15g,麻黄10g,白芍 12g,杏仁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5 枚,防风15g、土茯苓15g、白鲜皮15g,3剂,每日1剂。首次服药后卧床覆被微汗。二诊:服上药1剂后风团完全消失,3剂尽,虽再遇冷风也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