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点 周宗义.docVIP

浅谈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点 周宗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点 周宗义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特点 周宗义 周宗义 ( 兴山县人民医院 湖北兴山 4 4 3 7 0 0 ) 【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指含氟的第三、四代喹诺酮药物,由于在原有的结构中引入了氟,致使其在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诸方面得以扩展,具有良好的疗效价格比。随着β- 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用。因此,为便于临床上正确地使用该类药物,现就它们的药理特点做一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 药理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58-01 1 抗菌活性广泛 1.1 本类药物对G+ 球菌和G- 菌都具有抗菌作用,但抗菌活性较对肠杆菌科细菌差。第三代: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均具有杀菌作用。以环丙沙星为最强。诺氟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几乎无效。第四代:司帕沙星增强了对G + 菌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厌氧菌的作用,综合临床疗效达到或超过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1.2 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其中以环丙沙星为最强,依次为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 1.3 对奈瑟菌属的作用以司帕沙星的活性为强,并且强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 1.4 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活性依次为:司帕沙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培氟沙星。 1.5 对绿脓杆菌的抗茵活性以环丙沙星最强。诺氟沙星几乎无活性。 1.6 对厌氧菌的作用以氧氟沙星为强,环丙沙星次之。 1.7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1.8 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对衣原体和支原体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2 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 本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G - 细菌内的D N A 回旋酶和G + 细菌拓扑异构酶Ⅳ,导致细菌不能控制m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DNA 不能复制,进而影响染色体的形成,细菌最终不能分裂和死亡。故而为快速杀菌剂。因本类药物作用机制独特,并且与其它药物无交叉耐药现象,故可以和β- 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其抗菌作用。 3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3.1 拓扑异构酶Ⅱ 基因突变引起靶酶D N A 回旋酶的改变,是主要的耐药机制。 拓扑异构酶Ⅱ又常称为D N A 回旋酶,为一个四聚体,由2 个A 亚基和2 个B 亚基组成,分别由gyrA 和gyrB 编码,DNA 回旋酶催化DNA 逆向超螺旋,当喹诺酮类药物抑制此酶活性时,将阻止D N A 复制、修复、转录,染色体分离及其他功能,从而达到杀菌目的。回旋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在大肠埃希菌中研究较多,大肠埃希菌g y r A 基因序列上,67-106 残基区域常发生突变,因而命名为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每一种g y r A 突变都可造成对喹诺酮类所有药物交叉耐药,当同一基因上发生2 个以上位点的突变时,引起的耐药频率远高于单位点突变。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在染色体上,至今尚未见质粒介导耐药的报道。DNA回旋酶突变的精确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QRDR 可能位于喹诺酮类药物作用区内或在其附近,g r y A 的改变产生耐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由于酶结构的改变引起空间上的障碍,阻止喹诺酮类药物进入喹诺酮类药物作用区;另一种是由于物理化学变化干扰喹诺酮类药物一酶D N A 相互作用。 3.2 拓扑异构酶Ⅳ 拓扑异构酶Ⅳ的改变,产生对药物的低水平耐药。当拓扑异构酶Ⅱ、Ⅳ均发生变异,则耐药程度更大。 3.3 主动泵出系统 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在能量的支持下,可将药物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地排出细胞。在多种细菌中都已发现各种各样的主动泵出系统,对革兰阴性杆菌研究得最为详尽。由于膜蛋白可将许多不同结构的抗生素主动排出菌体,从而容易造成细菌的多重耐药,膜蛋白的活性要依赖跨膜的质子梯度。在临床分离的耐药株中,已发现回旋酶突变与泵出性耐药机制共同存在,多重耐药机制在同一菌株中的同时存在,容易产生对药物的高耐药性。 4 药物代谢特点 4.1 本类药物无论口服或非口服均可达到满意的血药浓度,并且胃肠道反应少。 4.2 体内分布广:与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低有关,几乎可以到达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浆膜腔和骨组织。 4.3 多数药物通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