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平衡在古诗词中的体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生态平衡在古诗词中的体现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生态平衡在古诗词中的体现 曹馨丹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 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今天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被人们关注,人们开始对自然环境做亡羊补牢式的保护,然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思考,我们不能不为当时先进的思想和富有远见的行为而赞叹。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无疑是这“璀璨花朵”中的灵魂与精华。古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下面我就对我国古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保护思想和实践做一下简单的回顾。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又称“自然平衡”。 一、人与环境:歌颂自然与保护自然 在中国文化中,和谐美丽的生态、和谐互爱的社会都是人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因此,我国古代产生大量歌颂大自然的山水诗词、田园诗、边塞诗词。 有寄情于山水的诗词,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呈现的是清新的山水画面,展示给我们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面,呈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 又如:我们在欣赏辛弃疾《贺新郎》“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的词句之时,人与山的互动相映成趣,我们不能不为这其中意境的所迷恋 。   还有歌颂回归自然的田园诗,如:陶渊明向往耕读自由的生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读〈山海经〉》),“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和郭主簿》)。孟浩然、陆游陶醉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或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乡村田园场景。还有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逸唱(黄庭坚《登快阁》),这些诗句都体现了心灵回到田园时自我的纵情与愉悦,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景共致。乐在其中。   还有描写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的边塞诗。表现环境雄奇壮美的,如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还有的表现战士豪壮悲慨的,如杜甫《后出塞》“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 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 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 恐是霍嫖姚”。塞外生活即使是艰辛难耐的,但战士依然不减报效国家的激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誓死保护祖国大好河山,人在景在。 古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不只是歌颂更在于保护。 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召人们:只有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生命之水才能清澈明镜,源远流长,活在当下想着未来。 二、人与动物:关爱和保护动物 古人保护生态环境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关爱。如:王建在《寄旧山僧》中“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的诗句就鲜明地褒扬了怜爱动物、救助生命的人。其实古人对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岂止是赞美,更可贵的是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态度和观念。   如:白居易一生写过许多爱鸟诗。他在《戒杀诗》中深情地写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反映古人的生态道德,爱护生灵,保护生态平衡的理念。   又如: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爱鸟方面则另有高见。他在一封写给其弟的信中,反对人们在笼中养鸟,主张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给鸟建一个广阔而快乐的家园,使人从鸟的快乐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他的这一主张,在今天也是切实可行的。   再如:辛弃疾的(《鹊桥仙middot; 赠鹭鸶》)“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辛弃疾以人鸟对话的形式,向白鹭传达了对保持生态平衡的关注。他首先对白鹭晓之以理,说门前小溪里的鱼儿寥寥可数,不能再捉了(“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接着又对白鹭动之以情,说应当像主人体谅它一样体谅鱼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