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 1月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2013
第40卷 第 1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Vo1.40No.1
胡适的新文化知性与民主政道
蔡科云
(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经历着经济危机 ,面临经济的转型。同时代的东方中国则经历着文化危
机和政治危机 ,面临文化的转型和政治的转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胡适激辩 中国文化 ,提倡新文化应充分世界
化 ,认为近代 中国文化的张力与活力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辩论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对接;同时
他倡导新政治,呼唤民主政道,提出对 自由的容忍与雅量是 中国宪政 民权乃至政党安排的精髓与核心。胡适的新
文化知性是开放理念 ,强调文化 的充分世界化 ;胡适的民主政道是 自由价值 ,强调法治基础上的民治。胡适思想是
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实用主义与 自由主义的结合 。
[关键词]胡适;文化世界化;自由民权;无党宪政
[中图分类号]C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3)01—0104—05
一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东西方的时代脉动与转型耦合
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 ,西方市场经济正在经历经济危机。1929年9~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
它被后来者形容为 “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 把“未来都吃掉了”。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西方工业化、
市场经济国家的三十年代是 “一段令人窒息的日子”。旨在 “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凯恩斯 “对市
场干预”的经济理论取代了之前的亚当 ·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的 “自动均衡”理论。西方学者对此评
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经济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在
T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转型期,新经济思想的奠基人是凯恩斯。
基本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东方,在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化被动转型的中国,则在经历着新旧文化的冲
突、政治的混沌和民主宪政的试错磨合。胡适在 新《月》2卷 2号 《人权与约法》一文中指出了当时的时代
背景:1906年孙中山先生制定 《革命方略》,把革命建国事业的措施程序分作三个时期 :第一期为军法之
治(三年),第二期为约法之治(六年),第三期为宪法之治。而最为争议的则是约法之治为何治?凡军政府
对于人民之权利义务,及人民对于军政府之权利义务,悉规定于约法。军政府与地方议会及人民各循守
之。有违法者,负其责任。在约法之治这一向宪法之治的 “过渡时期”尤为重要。在此时期,应行约法之治,
以训导民人,实行地方 自治。何为约法?何为训政?又如何达致宪政?
作为文史学者和政论家的胡适 (1891一l962)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有意地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救亡
图存 、启蒙民智的民主政道结合起来,反思中国文化 ,倡导新政治,呼唤自由民主。这也使得新文化运动
中有了政治变革的投影。尤其是胡适理智而实证的政论,引导和激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的觉醒,也成就
了大家心 目中光鲜亮丽的 “我的朋友胡适之”。从这一意义上讲,东方中国被动进行帝国文化转型和政治
重构过程 中,新文化知性和民主政道的重要启蒙者、播种者是胡适。
二、文化 的冲突与互动 :中国文化在现代最重要的活力所在
在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胡适看来,中国的文化问题是她在多种文化的冲突中如何调整。中国现在的
… 切麻烦都可归咎于在过去的尖锐的文化冲突中未能实现这种调整。这个问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
识和 自觉对待 ,而是被惰性 、自大和表面的改 良措施所避开和掩盖。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是 “中国今天
(1929年)对 自己问题的解决仍像半世纪前一样遥远”1]【167。
[收稿 日期]2012—05—2O
【作者简介]蔡科云(1978一),男,湖南岳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
院讲师。
第 1期 蔡科云:胡适的新文化知性与民主政道 1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2025年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高中音乐 人音版 必修《音乐鉴赏》《舞动心弦——舞蹈音乐》 第四课时.pptx VIP
- 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ppt模板.pptx VIP
- 反渗透纳滤组合工艺高盐废水深度处理及零排放预浓缩.pdf VIP
- 超声成像系统数字扫描变换器(参考).pptx VIP
- JTG3441-202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df VIP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配合.pptx VIP
- 202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计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