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第1-4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第1-4章

开炼机混炼工艺条件 ① 装胶容量 V=0.0065DL ②辊速和速比 16~18rpm,速比1:1.1~1.2。 ③辊温和混炼时间:一般50~60℃。 ④加料顺序:用量少、难分散的配合剂先加;用量大、易分散的后加;为防止焦烧,硫磺和超促最后加。 塑炼胶、再生胶、母炼胶→固体软化剂→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补强、填充剂→液体软化剂→硫磺、超速促进剂。 (2)密炼机混炼 特点:胶料在密炼机中即有周向流动,又有轴向流动,且在多处受到剪切混合作用,生产效率高。 密炼机的混炼历程: 分为湿润、分散和捏炼三个阶段。 密炼机混炼操作条件: ①装胶容量: 填充系数f = 0.48~0.75 ②上顶栓压力:6×105Pa以上。 ③转子转速与混炼时间:转子转速快,所需混炼时间短。 ④混炼温度:一般应控制密炼室温度或排胶温度在100~130℃之间。 密炼机操作方法 ①一段混炼法:从加料、混合到下片冷却一次完成。 注:在压片机加硫磺和超促进剂。 ②两段混炼法:第一段是粗混炼,常在高速密炼机中进行;第二段在慢速密炼机中进行。可显著提高胶料的分散均匀性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③引料法(种子胶法):用于IIR。 ④逆混法(倒混法):先加炭黑,再加橡胶。 (3)连续混炼 可用双螺杆挤出机、FCM连续混炼机等设备。 第四节 塑料的混合与塑化 一、原料的准备 去除杂质和水分; 有些配合剂可配制成浆料或母料。 二、混合 初混合,即简单混合。 采用捏合机、高速混合机。 三、在高于树脂流动温度和较强剪切作用下进行。 多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密炼机。 工艺条件控制:温度、时间、剪切力。 四、粉碎和粒化 1 粉碎 热固性塑料如酚醛压塑粉。 2 粒化 挤出机:冷切造粒、热切造粒。 密炼机:开炼机压片、平板切粒机切粒。 第五节 聚合物溶液、分散体和胶乳的配制 一、塑料溶液的配制 1 组成及选择 无定型聚合物、有机溶剂、其他配合剂。 应用:流延成膜、层压塑料。 2 聚合物溶解 加热、搅拌。 3 溶液的制备工艺 (1)慢加快搅法 (2)低温分散法 二、溶胶塑料的配制 1 溶胶塑料概述 糊塑料(树脂),PVC糊。 用途:人造革、涂层、泡沫塑料、浸渍制品、搪塑制品。 2 溶胶塑料分类 (1)塑性溶胶 增塑剂,软制品; (2)有机溶胶 稀释剂,薄制品、硬制品; (3)塑性凝胶 在塑性溶胶的基础上加胶凝剂; (4)有机凝胶 3 溶胶塑料的配制工艺 (1)研磨 三辊研磨机; (2)混合 捏合机、立式混合机; (3)脱泡 抽真空、离心脱泡; (4)贮存 低温、短时间。 三、胶乳的配制 1、胶乳原材料 橡胶胶乳:NR、SBR、CR、NBR; 配合剂分为两大类: (1)改善胶乳制品性能和成本的配合剂如硫化体系、防老剂、填充补强剂、软化剂等。需配制成水分散体系或乳浊液; (2)改善胶乳胶体性质的配合剂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湿润剂、凝固剂等。 2 胶乳的配合 (1)配合剂分散体的制备 设备:球磨机、振荡球磨机、胶体磨、砂子磨等。 (2)乳浊液的制备 乳化器:均化器、胶体磨、高速搅拌器。 (3)胶乳的配合 胶乳去氨、稀释、配合、除泡、熟成 第六节 聚合物共混 一、聚合物共混目的及方法 塑料共混、橡塑共混、橡胶并用。 目的: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制品性能。 机械共混法 物理法 溶液共混法 方法 乳液共混法 接枝共聚 化学法 嵌段共聚 IPN法 二、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1、形态结构类型 (1)均相体系 (2)单相连续结构 (3)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 (4)两连续相结构(互穿网络聚合物) 2、共混物的界面 界面层,相容性越好,界面厚度越大,界面越模糊。 两相之间粘接性质:化学键、次价力作用。 3、形态结构的影响因素 (1)相容性 (2)配比 (3)粘度 (4)内聚能密度 (5)制备方法 三、共混物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 1 干粉共混法 应用很少(PTFE) 2 熔融共混法 最常用 双螺杆挤出机、密炼机、开炼机、单螺杆挤出机等。 3 溶液共混法 4 乳液共混法 适用于聚合物乳液 5 共聚-共混法 ABS、HIPS 6 IPN法 第五章 聚合物流变学基础 一、流动类型 1.按雷诺准数Re: A 层流( Re ≤2300); B湍流( Re≥4000); Re在2300~4000时为过渡区 2.按流动的稳定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