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教学课件,包含常见疾病的诊治和讲解,适用于医院学校教学培训。
常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生化 超声 心电图 x-线 脑脊液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Brucellosis 2007-04-17发布 2007-10-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ZCS11.020 C59 备案号:20487--2007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9—2007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公告(2005年第146号),GB15988—199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B、D是资料性附录,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冮森林、尚德秋、王大力、张庆华、郝宗宇、杨岩。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诊断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 诊断依据 2.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临床表现 2.2.1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2.3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C) 2.3.1实验室初筛 2.3.1.1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阳性或可疑。 2.3.1.2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2以上)。 2.3.2血清学检查 2.3.2.1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2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1∶10++及以上。 2.3.2.3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C.1.5)滴度1∶400++及以上。 2.3.3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3 诊断原则 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 诊断标准 4.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1中任一项阳性者。 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3隐性感染:符合2.1和2.3.2或2.3.3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但不具备2.2者。 *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农业部2008年发布新版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把布病列为二类传染病。 职业病 布病历史趋势 发病33772人,死亡1人,发病率2.53(1/10万),发病率下降6.8% 1999 2005 2003 2008 布氏菌的抵抗力 对各种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对各种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性 自然疫原性 Brucellosis in humans and animal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