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杆菌治疗的思考--头孢哌酮舒巴坦0806.ppt

不动杆菌治疗的思考--头孢哌酮舒巴坦080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动杆菌治疗的思考--头孢哌酮舒巴坦0806

可能要提到我国碳青酶烯耐药的不动杆菌的比例。OXA23占D类碳青酶烯酶的百分比? 我们证实blaOXA-23和ISAbaI作为上游的激发者提高OXA-23的表达在中国成为流行最广泛的碳青霉烯类基因。 一项在台大医院的研究还发现,由于碳青霉烯类使用量的增加,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的发生率迅速增加,由1993年的5.88%增至2000年的21.5%;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也从1998年以前的0%增至2000年的6.5%。 我国一项研究证实,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总的碳青霉烯应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正相关(r = 0.818, P =0.007;r = 0.817, P =0.007; r = 0.827, P =0.006). 在这张图上,横坐标是舒巴坦的浓度,纵坐标是被抑制的不动杆菌累计比例。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舒巴坦浓度的增加,被抑制的不动杆菌累计比例也逐渐升高。当舒巴坦浓度为8μg/ml时,约90%的不动杆菌得到抑制,也就可以推测舒巴坦的MIC90大慨为8μg/ml 。这说明,舒巴坦具有内源性抗菌活性,可以直接抑制不动杆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多年来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不动杆菌仅对舒普深的耐药率保持了很低的水平。 研究表明,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对61%的不动杆菌菌株表现出抗菌协同作用,对39%的不动杆菌菌株表现出相加作用。 头孢哌酮单药对不动敏感率同样很低。有逻辑问题。 发表于Lancet(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评价的一些临床研究汇总后发现,所有临床研究均显示以含舒巴坦制剂为基本组分的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以碳氢酶烯为主要组分的对照组。 亚胺培南不耐药的不动,哪个效果好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治疗方案解析 目录 碳青霉烯类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关 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联合方案 2 3 3 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是目前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主流方案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1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抗菌治疗的主流方案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主流方案应综合考虑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 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2010CHINET耐药监测 中国16家医院HAP流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刘又宁等,中国16家医院HAP流调 根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10省市14家教学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 我国16家教学医院HAP致病原耐药调查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占分离出的致病菌的第一位 所占比例(%) 前三位首要致病菌 前三位首要致病菌 所占比例(%)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超过50%,不适合用于经验性用药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其余抗菌药的耐药率均>50%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接近60%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指出,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1,11(5):321-329 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0年14家医院 552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包括外膜孔蛋白的丢失,外排泵的激活、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而最重要的是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D类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最重要的碳青霉烯酶,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报道的主要是OXA-23、OXA-24、 OXA-51、 OXA-58 OXA-51组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天然携带的基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中最重要的是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周华等.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和16SrRNA甲基化酶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3):269-272. Po-Ren Hsueh, et al. Emerg Infect Dis. 2002 Aug;8(8):827-3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使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增多 抗生素年使用量(克/1000人天) 耐药菌的发生率(%) 25 20 15 10 5 0 1996-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5% 而到了2004年,CRAB急剧增加,在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55.4% ,而在普通病房也达到20.2% 而且这些CRA菌均表现为PDR菌株 国内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 耐药率上升明显 倪语星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防控策略.上海护理.2008,8(1):10-13. 碳青霉烯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