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放射肿瘤学绪论
放射肿瘤学 一、放射肿瘤学的定义 放射肿瘤学(radiation oncology)又称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主要研究放射线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临床学科,是放射学、核医学和肿瘤学的交叉学科。 放射肿瘤学(radiation oncology) 外科肿瘤学(surgical oncology) 内科肿瘤学(medical oncology) 组成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放疗除用于恶性肿瘤外,还用于治一些良性肿瘤及很多种良性疾病。 医学类 第1名 “癌细胞运动”(“Cancer Cell Movement”); 作者:安妮·伟斯顿(Anne Weston)。 安妮是一名医学研究人员,她是利用一台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上面这张照片的。当癌细胞慢慢“爬进”一个试验室过滤器上的小孔时,安妮拍下了照片,以阐明癌细胞是如何运动的。 二、放射肿瘤学发展的里程碑 1、1895年11月8日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发现了具有特殊穿透力的X线. 2、1896年2月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Becquerel)报告,他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射出与X线非常类似的东西,也可使照相底片暴光。1898年12月26日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Curie) 发现了放射性核素镭。1903年、1905年用镭治疗肿瘤;这两种射线源的发现为人类诊治肿瘤奠定了基础。 3、1899年,有人开始用X射线试治皮肤癌,1902年正式用X射线治疗癌症,使一皮肤癌患者得救。也就在1899年当年,因为当时对射线损伤及防护一无所知,先驱者之一发生手部皮肤放射性癌,1902年作了截肢手术,次年转移致死,成为射线致死性损伤之首例。 4、1906年Bergorine和Tribondeau在研究射线对睾丸的效应时提出有关细胞、组织放射敏感性的一条定律,即细胞和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其分裂活动成正比,而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 5、 1913年Coolidge研制成功140kvX线管,1922年又成功制成了200kv深部X线机,同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肿瘤大会上Coutard及Hautant报告放射治疗可治愈晚期喉癌,且无严重的合并症,由此确立了放射治疗的临床地位。 6、1928年 第二届国际放射学会议明确规定了放射剂量单位—伦琴, 使放射治疗进—步科学化、规范化。 1930年, 英国Paterson和Parker建立了曼彻斯特系统, 描述了组织间插植的剂量分布规律,推动了后装放疗的发展。 Brady(1985)比较了常见肿瘤千伏X射线和兆伏射线治疗结果(5年生存率)如表: 10、 1955年Kaplan在斯坦福大学安装了直线加速器,逐渐成为放疗设备的主流,与“钴机”相比虽然疗效提高不大,但明显减轻了放疗副作用 11、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WithersHR等学者系统提出了放射治疗中需要考虑的生物因素(4“R”)即细胞放射损伤的再修复、肿瘤组织的再增殖,肿瘤乏氧细胞的再氧合和肿瘤细胞的再分布。4“R”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实践,至今仍是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只不过已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模拟机、CT、MR、治疗计划系统相继问世,进—步提高了临床放疗精度。 13、 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镭疗的巴黎系统,80年代放射源微型化及电脑软件发展为后装治疗注入了活力,现已应用于宫颈癌、鼻咽癌, 食管癌、肺癌及软组织肿瘤等,成为外照射的重要补充。 14、在瑞典外科学家Leksel 1968年发明γ—刀的基础上,美国学者Larsson和意大利学者Colombo 于1985年发明了X—刀,扩大了放疗的临床范围,明显提高丁部分病变的疗效。 15、近年来,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和调强适形治疗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形成令人满意的放射剂量分布,为人类克服肿瘤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也代表着21世纪放射肿瘤学的发展方向。 简述: 1895年—1945年为现代放疗的准备阶段 1945年—1955年从低能转向高能治疗 20世纪末 传统放疗转向→精确放疗 在我国,1920年初北平协和医院安装了一台浅层X线治疗机,1923上海法国医院有了200kV深层X线治疗机,协和医院还有了500mg镭及放射性氡发生器。1927谢志光医师接任了北平协和医院放射科,不但添置了放射治疗设备还聘用厂美籍放射物理师,我国第一次有了专业放射物理师。1932年梁铎教授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放射治疗科。 1949年解放时,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及沈阳等地约有5家医院拥有放射治疗设备。解放后,放射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