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老年性慢性结肠炎39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针灸治疗老年性慢性结肠炎39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温针灸治疗老年性慢性结肠炎39例 叶 菁 龚卫祥(吴江市中医院 江苏苏州 215221)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339-01 老年性慢性结肠炎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肠鸣、腹胀、大便带黏液。这类泄泻往往积年累月,久病不愈,故病人甚为烦恼。中医学认为,慢性腹泻多由思虑伤脾,脾胃素虚,或由肝气恣横,乘侮脾土,或由肾阳不振,命门火衰所致。而老年性泻泄多由脾胃虚弱及肾阳虚衰所致,近年来笔者采取温针灸方法对老年性慢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均来自门诊, 均排除器质性病变。男14例, 女25例; 年龄52~73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14年。 1.2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有慢性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结合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发现特异性的结肠改变及在多次粪便检查和培养中找不到特异病原体后,排除其他感染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寄生虫性结肠炎、克隆病、结肠癌等而明确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选穴:主穴: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太白,如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黄肢倦者,加脾俞、胃俞,如泄泻多于黎明之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加肾俞、命门。隔日治疗1次。常规消毒后, 选用1.5寸28号毫针直刺, 进针后行中强刺激,选取关元、天枢,足三里,脾俞(或命门)将艾绒捏在针尾上,点燃施灸,待烧完后除去灰烬后继续下一壮,灸至局部皮肤泛红。 2.2 脐部贴敷:以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肉桂20g研末,每次取适量以酒或生姜汁调成糊状填于脐部,以干纱布及胶布固定,隔日换药。 十次为一疗程,嘱患者平时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忌荤腥油腻之物。 3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女,65岁,主诉:腹痛、腹泻反复发作十余年,稍进油腻则腹泻加重,腹胀不适,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证为脾胃虚弱。予温针灸及脐部贴敷治疗,嘱其平时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忌荤腥油腻之物。一个疗程后,患者大便成形,腹痛好转,再治疗一疗程后痊愈。 4 疗效观察 4.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大便次数正常、成形,无粘液血便、腹痛、无里急后重等症状。好转: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好转。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4.2 治疗结果:39例经治1~3个疗程后, 痊愈11例, 有效26例, 无效2例,其中1疗程痊愈4例,2疗程痊愈5例, 3疗程痊愈2例,总有效率为94.9%。 5 体会 慢性泄泻病情缠绵,在临床上常见患者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虚象,主要由于脾胃虚弱生化无权而致气血不足,发展为脾肾阳虚。老年性慢性泄泻以本虚为主,理当扶正,故以灸温阳,泄泻病位主要在于脾胃与大小肠,《素问middot;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说明治六腑病症多取募穴,《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又指出:“合治内府”的理论;天枢为大肠募穴,有疏调大肠,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整肠通便,扶土化湿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经气所入,既是本经合穴,又是本腑下合穴,天枢以疏泻为主,足三里以补中为要,二穴合用,一补一泻,一肠一胃,调和气机,和胃整肠,关元为小肠募穴,中脘为胃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各穴合用,可调整肠胃机能,加强大小肠分清别浊之功能。《灵枢middot;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故配脾之原穴太白以补脾。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以补脾和胃,肾阳虚衰加肾俞、命门温补肾阳。脐部敷贴可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其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可通过脐部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肉豆蔻温补涩肠,吴茱萸温中散寒,肉桂温肾暖脾,三者合用,可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