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子情拟桃花行——红楼诗意探析.docVIP

潇湘子情拟桃花行——红楼诗意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潇湘子情拟桃花行——红楼诗意探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潇湘子情拟桃花行——红楼诗意探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黛玉在《红楼梦》中诗才表现除了参加诗社诗赛外,单独表演主要有两场,一场是葬花吟,一场是桃花行。前一场的参与者有宝玉,后一场除了宝玉之外,还有大观园众姐妹。桃花行一出,海棠诗社换了社名为“桃花社”,社长由李纨改为黛玉。 第七十回,曹雪芹并没有描写林黛玉是如何写就桃花行的,只是被姐妹们传阅,落到了彼时在那里闲愁胡恨的宝玉手里,宝玉因柳湘莲遁入空门,尤三姐自刎,尤二姐被凤姐逼死,弄的似染有怔忡之病。一日清晨突然听闻有好诗,忙梳洗出去看。桃花行是海棠诗社因大观园变故耽搁散了一年,黛玉在初春时节所作,一时惹得众人诗兴大发,要去稻香村找稻香老农商议再起诗社。 黛玉写的这首桃花行原系唐乐曲名,据唐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载,唐中宗景龙四年春,宴桃花园,群臣毕从,学士李矫等各献桃花诗,中宗令宫女歌之,辞即清宛,歌乃妙绝。其中十二篇入乐府,号曰《桃花行》。行,原是乐曲的意思,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此类诗一般称为“歌行体”,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着曰行;兼之者曰歌行”,其实二者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黛玉的桃花行属七言古风,句式齐整,偶有换韵,音律和谐。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自古以来,桃花因其特有的文化寓意被历代诗词名家歌咏,最早及有名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出现在《诗经.周南》,赞美年轻美貌的女子出嫁,借桃花喻生活的美满与幸福。据历代咏桃诗词选统计,咏桃诗在先唐、唐宋元明清各代有名的概有766篇。咏桃诗大多表达对春天的喜悦和眷恋,对美丽易逝的伤感怅惘。曹雪芹借黛玉写出的这首桃花行应该是古往今来较独一无二的诗作。其一是以“行”的体裁作为表现形式,其二是花人相映成趣、花人情感交融的优美意境,引得大观园诗社又掀起了诗会的雅兴。 诗的开头几句表现桃花与人在一帘之隔下的景致和风情。帘外桃花和东风,帘内佳人懒梳妆,花人相映之下又引出一段伤情。满庭春色娇艳无比,但伊人憔悴消瘦,若桃花懂得怜惜,也应该会蒙上氤氲的愁绪。满腹心事无人懂,只有独自凭栏,偷傍桃花,泣对东风,在一阵纷纷扬扬的桃花雨中看叶瓣凝碧。想象和夸张手法较着力的是用万株桃花形容其多,用鸳鸯织锦描摹其美,桃花盛开烟雾笼罩,鲜红如火映照楼壁,似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又仿佛是春梦长酣后回忆这如梦似幻的美景而醉红容颜。桃芳菲,化作胭脂泪,何事能使泪长流,桃花不语兀自憔悴,在杜宇声声的悲鸣中送春归去。 桃花行这首古风巧在赋予桃花人的情感,由喜转悲,与抒情主人公有情感交流,起伏跌宕,打破了古代写桃花较单一的形式。但也可看作黛玉在仲春时节的顾影自怜,眼中桃花即是她自己的写照,自娇自媚,又略自怨自艾。全诗构思独特,感情浓郁,柔肠婉转,唏嘘感人。 孰料宝玉看完,并不称赞,而是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忙自己拭了。接着问怎么得来的,宝琴叫宝玉猜是谁作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妃子的稿子。宝琴说是她作的,宝玉笑说不信,“声调口气,迥乎不像”,宝琴又搬杜甫的诗为例,“丛菊两开他日泪”和“红淀雨肥梅”都是一人所作,为何不信。宝玉又笑着说出理由,纵使宝琴有此等作诗的才华,但宝姐姐是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之句,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被这两人的猜度和分析引逗乐笑。 宝玉这一拭泪一说笑,其实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和机警的掩饰。在众人眼里,桃花行是首好诗,该博得连连称赞。海棠社社长李纨看了,自不必说,称赏不已,社名更改,社长换人。黛玉虽在第二十七回中有《葬花吟》,但那只是吟,并没有写出来,这次桃花诗是众人一起传阅,黛玉凭着出众的才华和冠绝的桃花诗,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担当了诗社社长的身份,社名“桃花社”也由此得来。可以说,《红楼梦》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