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岳之我见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潘岳之我见
古人云:“诗言志。”诚哉斯言。但是潘岳的诗品却备受争议,时至今日,潘岳的想法更不能为今人理解,只能说,他是西晋的产物,偏离我们的价值观已经很远了(但世人对审美观却一直保留在原始的水平)。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他的诗歌显现的才学涵养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虽然世人不喜这种繁缛风格的作品,但是却不可否认他的特别之处,这样的作品想是一般人很难写出来的。
存在即真理。为生存而奔命,或许连他自己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做法,以至于无法自拔。“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假如用荀子的言论来解剖潘岳,潘岳的才情、痴情,功名心、为人处世之态,简直就是天真无所谓的表现,对功名的向往,寄托仕途,可以用一个“痴”来形容。
这是西晋时代文人的一个通病,与其说是潘岳人品败坏,为人虚伪,不如说,他仅仅是万千众生的一份子,个性袒露,毫无保留甚至无所节制而已,为追求想要的名利而忘了身边的陷阱,以至于迷失了自己。
盛产于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风格,诗歌的繁缛之分在陆机、潘岳的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投注于诗歌的感情再次加工有些扭曲,显得矫揉造作,但是他们却看到文章在抒发感情、志趣的层面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天然是一种美,细细雕琢也是一种美,美的形式不同,如何取舍,源于个人的审美观与人生阅历。从这种互相角逐而蔚然成风的诗风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以文论士的趋势,逞才成为创作的目标,也成为展现个人魅力的途径。正如萧统所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其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从经济政治因素看,西晋“民和俗静,家给人足”(《晋书middot;武帝纪》),由于政治需要,西晋王室为巩固政权,极力拉拢文人;社会相对安定,这也为士人重新投入政治,为新朝廷效力带来了相当大的诱惑。西晋王室的矛盾尖锐、权利中心转移,是他们能预料但无法避免的,趋附的权势不同,导致他们在选择出路的同时,也陷入了困境。
本着探究潘岳为何遭世人诟病的心态,希望可以通过瑕疵之说、仕途遭遇之说、偏见之说,这三方面来舒心中之不解。
瑕疵之说。潘岳才貌双全,本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审美标准,一定得从中挑毛病,只能说,潘岳的人品,这也是他的致命弱点。潘岳与石崇争事贾谧,构陷愍怀太子,尤为后人诟病。由于他热衷于功名,趋附权势,并付诸一切为功名而孜孜不倦,而到最终,还是落到不好的下场。
永康元年,赵王伦擅政,中书令孙秀因记恨潘岳过去对自己的挞辱,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政,被杀,夷三族。潘岳的处事方式在世人的眼里,是相当市侩、毫无人格节气的表现,这也成为他人生途中的唯一污点,成为世人抨击的理由。
仕途遭遇之说。“及赵王伦专政,中书令孙秀诬其谋反,族诛。”潘岳一生周旋于官场,虽“曾任河阳令、著作郎、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热衷于官场,但遭妒忌、诽谤、报复,而不得善终。而陶潜辞官,赢得一片好评,因为对功名利禄的淡薄,和一份世人难以媲美的良好心态,当一个另类的人物出现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在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的大气候下,陶渊明的辞官归隐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注入了这个深陷利欲的漩涡,从这里看,放弃也是一种获得!曹植的诗歌受到后人的推崇,原因之一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琪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感同情。刘勰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溢价”(《文心雕龙middot;才略》)。从这里不难看出,世人在评价他人的时候,注入了个人情感,以个人喜好去评价他人。潘岳的遭遇,成为后人奚落他的理由,知其不可而为之,需要勇气,但在众人的眼里,这成了自食恶果的表现。
偏见之说。我们经常会认为,文人会有恃才傲物的癖好,会因为个人才能而目空一切。当我们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他的行为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处事风格格格不入是,就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个人爱好不同,导致我们的评价有所偏颇,但却找不出任何挑剔的道理,因为事实却是这样。潘岳文章的繁缛之气浓郁,可是作为一位文人,他企图涉及的领域可谓是无底之渊,由心的使然去追逐名利,退而求其次,潜心文学,大作诗歌,那颗文人的心久久未曾褪色,一如他的诗,“潘文浅而净”(孙绰言)。人格的分裂,如此的迥然不同,只不过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更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途径。由此可见,内心的秘密不是凭借个人的行为就可从中窥探一二的,是与非,对与错,本来就是被人评价的标准,这与我何关。
现实与理想从来都是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本来立志要成为功成名就的一个人,可是处于当时的大气候中,却免不了处处被羁绊。只能说,潘岳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通病,文人希冀通过政治这个途径来成就自己,多少有点不切实际。文人的才气太浓,顾忌太多而愁绪又重,终会因为时局而改变气节,少了征战沙场的洒脱和豪爽,多了寄托愁绪的文化情怀。文人有两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