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毛囊肿手术切除2例的治疗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潜毛囊肿手术切除2例的治疗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潜毛囊肿手术切除2例的治疗分析 孙祥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卫生院 江苏扬州 225222)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18-02 潜毛囊肿的病因认识目前存在分歧:一种认为是一种获得性病变,由于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形成囊肿,使得囊肿容易感染,窦道不易愈合。一种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为外胚层遗留,是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常为直肠后尾骨前囊性肿块,破溃后可形成窦道不愈。笔者认为第二种可能性较大,因2例手术切除后见囊壁与尾骨明显纤维束粘连,无明显组织间隙,须作锐性切除方能取出。 1 临床资料 病人,女,73岁,因肛门左侧肿块二十年伴排便困难两年余而入院,一直未予治疗,排便困难成进行性加重,无其余特殊不适可诉。查:肛门左后侧巨大肿块,直径约20㎝,无红肿,无压痛,肛门向健侧移位,肛门指检肿块波动感明显,无压痛,直肠内未触及肿块。B超示:肛门左后部探及直径15.0㎝囊实性肿块,距皮肤约0.5㎝。予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沿囊壁仔细分离,分离至尾椎部见其与尾骨纤维束相连,紧贴尾骨部切断并结扎,断端未见有囊壁残留,囊肿切除后盆底明显空虚感,稀碘伏冲洗手术创面后置皮管引流,加强盆底组织肌肉缝合,闭合手术死腔,术后常规抗炎补液,三天后拔除引流管,十二天后拆线出院。病人,女,56岁,因骶尾部肿块三年余入院,入院查骶尾部肿块直径约8.0㎝,无特殊症状,B超示:骶尾部直径8.0囊实性肿块,无疼痛、无红肿,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亦见囊肿纤维束与尾骨相粘连,术后常规置引流管、闭合空腔及抗炎补液治疗,十二天拆线出院。两病例均未见有肛瘘及骨质侵犯表现,囊内组织为褐色泥沙样物。最终诊断为骶尾部潜毛囊肿。 2 讨论 据文献报道:骶尾部囊肿因所在部位不同,可称为肛门后囊肿、尾部囊肿、骶骨囊肿及潜毛囊肿,不一定感染会出现窦道,凡骶尾部出现囊肿都应必须考虑潜毛囊肿可能,尤其是农村老年患者,病程较长,待出现症状时囊肿已压迫肛门引起排便障碍,且因肿块巨大而偏离骶尾部。 囊肿巨大者术前应做肠道准备,以防损伤直肠污染切口,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取俯卧位(两腿下垂,臀部抬高,使肛门部有良好的显露),也可取健侧卧位,靠床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 术中必须紧贴囊壁剥离,以防止损伤盆底肌肉及肛门括约肌,从而引起疝及肛门排便功能障碍,手术视野腔隙不能有残留,须加强盆底肌肉组织的缝合,若不慎直肠被切破,立即用3-0肠线修补缝合。 巨大囊肿者可取囊肿表面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达囊肿,锐性加钝性分离,可完全切除囊肿,但有时可能将囊壁切破,内容物流出,术后应作手术视野稀碘伏冲洗,只要清除干净囊壁及坏死组织就不会复发。有时囊肿较小,为有良好的显露,可切除尾骨或部分尾骨,若囊肿与尾骨粘连甚紧,与囊肿无明显间距,也应切除部分尾骨。 若囊肿破裂形成潜毛窦,必须切除窦口,切开皮下组织达病灶,用组织钳提起病变组织,因有感染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必须仔细分离,也可用钝性加锐性分离,术前作窦道染色,凡被染色的组织均须切除必须切除尾骨或部分尾骨,显露囊肿深部。手术关键???彻底清除囊肿壁及坏死组织。慢性潜毛窦的根治性手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实是完全成功的,目前多采用比较保守手术,仅切除病变组织而尽量保留正常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对于不能切除的病例或复发性潜毛窦亦可行袋形缝合术(切除窦道壁的表面部分和上盖皮肤,用肠线或可吸收缝线缝合窦道残腔与皮肤的切缘),这样可以缩小创口以促进愈合。 术后处理:①大小便不能污染切口。②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控制饮食,术后禁食2-3天,或流质饮食,希望能在术后3-4天不大便更好。④常规放置引流。 术后并发症处理:①伤口如感染应拆去部分缝线,充分引流。②术后若复发,须待2-3个月后再手术,手术必须准备充分,清除囊壁须彻底。③若术中切破直肠而未处理完善,形成肛瘘应与肛瘘处理相同,但比肛瘘更加处理困难。 参考文献 [1]高志清.普通外科手术技巧和并发症处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01. [2]Carol E.H.Scott-Conner 原著,胡麦主译.北京:普通外科手术策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 [3]张延龄,吴肇汉主编.实用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5.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