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陶俑教案-课程--复习资料.pptVIP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俑教案-课程--复习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俑教案-课程--复习资料.ppt

烧造工艺---与你共同俑有 2.2陶俑 第七章 唐代天王俑 唐代兴起一种新的镇墓俑类——天王俑,它是佛教传播的产物,借鉴佛教护法神天王像的体貌特征而塑的镇墓避邪的随葬品。 由于天王俑在墓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制作上也较精细,体量也较人物俑、动物俑大。彩绘三彩釉天王陶俑身穿铠甲,左手杈腰,右手高举,足下踏一跪着小鬼,它体现了主人希望阴间太平,不受鬼神侵扰的心愿。 由于外来艺术的影响,天王俑表现出不同于单个人物、动物雕塑的显著特点,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悲剧性。天王俑俨然是一个胜利者,他气宇轩昂,神态严峻,千钧之脚踩在小鬼身上。小鬼面目狰狞,虽已失去了嚣张气焰,但却不甘于被践踏的地位,极力挣扎,妄图推倒体魄巨大的天王俑。在塑造上,天王俑身体硕大,臂膀有力,身上的甲胄或贴塑或刻划透出他刚毅峻健的性格;小鬼的塑造简捷、朴素,以衬托天王的威武。通过大小,粗细的对比形成了完整统一的立体雕塑,给人留下庄严神圣之感。 天王俑以现实生活中武士的形象为依据,通过艺术加工而成。天王俑分为两类:一类脚踩卧兽,另一类脚踏俯卧式小鬼。神态威武,气宇轩昂,显示了武士所蕴藉的无穷力量。唐代是一个文化上兼容并蓄的时代,在美学思想上阴柔与阳刚之美并重,天王俑的塑造折射出唐代蓬勃向上的美学观念。唐代艺术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和高超的雕塑技术在这六件天王陶俑身上体现得十分完美。 烧造工艺---与你共同俑有 2.2陶俑 第八章 唐代骑马俑 陶俑有:骑马奏乐陶俑、骑马打马球陶俑、骑马胡人陶俑、骑马狩猎陶俑、骑马武士陶俑、骑马戴帽女子陶俑。 唐代骑马陶俑,风格写实而生动,人物形象富于性格特征。唐代骑马陶俑的生动则基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心体察和再现。绘塑结合也是唐俑的重要特点,彩绘三彩釉一方面使陶俑的色彩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还有助于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和心理活动。从雕塑史来讲,唐代骑马陶俑的风格既不像早期陶俑那样简拙,又没有后期那样繁复,它们在写实的同时更重视作品的整体效果,堪称中国古代世俗题材雕塑的优秀代表。 唐代骑马陶俑,体态丰腴,神情专注,形象生动。逼真而详尽地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音乐舞蹈、文化习俗、意识形态、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历史风貌。 烧造工艺---与你共同俑有 2.2陶俑 第十章 唐代骆驼俑 唐代對駱駝俑人的形塑,成就亦十分出色。駱駝早在南北朝時期已出現於隨葬明器中,到了隋唐,駱駝成為絲綢之路和兩京聯絡時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單峰、雙峰、或卧或立,有將起立前行狀的,也有負行李正待起程的,有邁步前行的。有張嘴嘶鳴的,有载奏乐俑的。充分反映了巧工良匠敏銳的觀察力和細密的工藝技術。 图中見深目、高鼻、多鬚、身著翻領衣,足登長靴的異族人,與駱駝配襯,這類人物在唐代通稱為胡人。图中出現背負重載的駱駝及駝夫,皆是往來於絲路上的波斯、西域等西方客商和流寓長安、洛陽等城市經商的胡人。證明了唐代與西方民族友好往來的密切程度,反映了當時中西文明互動的生動景象。 烧造工艺---与你共同俑有 2.2陶俑 第三章 北魏陶俑赏析 北魏陶俑是这一历史阶段艺术的代表,显示了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大汇流,以及在盛极一时的佛教造像雕塑影响下所出现的陶塑艺术的崭新面貌。尤其是受佛教的影响,在全国各地先后凿窟造龛,使佛教石窟造像雕塑艺术快速发展,这样也促使陶塑艺术迈向一个新的境地。陶塑匠人的塑造技法得到进一步提高,题材和类别渐趋多样化,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 这一方面表现在陶塑作品从拙质古朴走向精致俊雅。从出土的北魏陶俑来看,已从西晋及北朝早期的呆滞古拙,转向生动自然;从仅具轮廓,转向注意细部刻画。从人物的面相刻画来看,代之两晋的面相宽方、呆滞古拙而起的,是北魏的小颐秀颈、眉目开朗,体态修长的“秀骨清相”式。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崇尚一种宁静和含蓄的理想境界,形象写实,比例匀称自然,有清秀端丽之感。对人物服饰、面部民族特征的刻画更为注重。为追求这种修长典雅的风姿,不惜改变原来的人体比例,把身躯拉长,形成了清俊,颀长、面带微笑,衣纹呈垂直状,“曹衣出水”般的线条画。 另一方面,在陶塑作品中充分流露出时代气息的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又与南朝陶俑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天地,体现出雄健和身由放浪的社会风气。这主要是中原地区当时处于民族融合的大熔炉之中,吸收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果。这一艺术风格的变化,在北朝与南朝陶塑艺术品的对比中,得到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