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病治验杂谈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热病治验杂谈
陈钿鑫(潮安县庵埠华侨医院 广东潮安 515600)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384-02
【摘要】本文通过治疗一难治性发热病验案,总结中医治疗热病的三点经验:1、温病与伤寒汇通;2、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辨证结合;3、治疗始终注意顾护胃气。同时对治“甲流”,“禽流感”等传染性发热病治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同大家商榷。
【关键词】热病 治验 杂谈
中医药治疗热病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中医治疗急症重症战地的丢失,现在很多中医不会治疗急症或者不敢治疗急症,长此以往中医将变成真的“慢郎中”了。再则,目前西药抗生素弊端越来越多:耐药菌、菌群失调、过敏、二重感染等,今天中医药治疗热病急症的研究愈加重要。
中医温热病中所包含的“证”是中医概括“热象”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为发热、烦渴、局部炎症、神昏谵语、出血、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一系列见之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其辨证分型通常以阴血毒热证为主要表现,但也可表现为其他不同证型,在临床上发热程度可表现为高低不同,发热时间可定时或不定时,其病理机制中“伤阴”是核心环节,“伤阴”方面就包括了灼伤胃阴,耗损脾气。中医在治疗温热病急症中常使用的发汗、攻下、清热等方药本身在解毒退热的同时,难以避免耗伤阴津。所以一定要强调顾护脾胃,保护脾胃的消化功能以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才能更有利于治疗和促进康复。因此笔者将在临床治疗热病的体会总结如下:
(1)伤寒辩治或温病辩治,如伤寒六经证治,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证治,应予汇通。邓铁涛教授[1]通过从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在我国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伤寒与温病的具体内容、临床应用等方面来看,认为二者并非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极端,而是“水火即济”、相得益彰。二者都只强调了外感热病的一个侧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实质是对立的统一。对每一个临床医生来说,两者都必须掌握,不能偏废。笔者在临床中将伤寒六经、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融为一体,言六经不背离卫气营血,论卫气营血不拼弃六经和三焦,三者相得益彰,互补短长。如此,不仅可掌握以辛温解表治伤寒,辛凉解表治温病,而且尚能用治温病之法治伤寒,治伤寒之法治温病。
(2)所谓“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不能截然分开。外感发热也时可夹内伤发热,内伤发热也时可夹外感发热,或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并见,故治疗应兼顾内外。温热病以发热为主,《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于rsquo;;“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伤寒论》等古医籍中亦指出有“直中”、“两感”之谓,是外感热病中最为严重的病证。由于邪气直犯于里.或表里两感于邪,病人体质本虚,邪气充斥。营卫气血不通,正气衰竭,不能驱邪外出,极需扶助正气。而扶正祛邪为中医一大特色。
(3)热病的治疗始终注意顾护脾胃。经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治疗温热病中的高热证时应避免盲目大剂量应用苦寒燥湿药物损伤脾胃导致病人吐泻过度。造成“伤阴”进一步加重,而犯虚虚之戒。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少病例虽有高热不退,但患者本身素有脾胃虚弱或中阳不足(例如慢性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等),如给予过多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剂,容易损伤脾胃,造成吐泻加重,邪未除而正气反伤,所以在临床治疗上不可不慎。
因此温热病的治疗在确立清热解毒法的同时必须分清邪正关系,权衡轻重,顾护脾胃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4)验案分析:沈某,女,70岁,潮安县庵埠镇人,2009年9月29日诊,患者在汕头市某肿瘤医院住院行左侧乳腺癌切除术后,十多天来一直体温高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9.8度至41度之间,各种生化检查和术后检查均未见异常,西医消炎、解热等诸方法治疗未见起效,经病人家属要求,请吾中医诊治。刻诊见:发热甚,微恶寒,夜间尤甚,神昏,时谵语,面红气粗,口干口苦,纳呆,四肢痿软乏力,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少略黄偏干,脉浮弦细数、尺弱。此系:术后气血不足,阴分伏火,外夹寒邪。治予:益气血,养阴,降火,散寒邪。处方:童子尿20ml(兑入) ,白薇9克、荆芥6克、柴胡9克、青蒿9克、葛根15克、黄连6克、黄芩9克、山栀9克、元参9克、玉竹6克、西洋参3克、生鳖甲30克、生牡蛎24克、当归4.5克、羚羊3克、水牛角24克、石膏24克、知母9克、鸡苏散18克、神曲6克(上二味包煎)、 银花6克、连翘12克、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3枚。配一剂,水三碗半煎成一碗,煎三遍,取药汁约400ml,分三次温服,每4小时一次,另:北京同仁堂“牛黄清心丸”(日服二次, 每次一丸)。第二天复诊,体温下降至38.4度左右,各症明显改善,大便行二次,神清,治予守原方出入,石膏剂量减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灸法治疗血液透析病人便秘效果观察.doc
- 灸疗配合皮肤牵引制动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doc
- 灸盒艾灸法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doc
- 灼口综合症的精神因素分析.doc
- 灸药并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doc
- 灼口综合症的精神因素分析及心理治疗.doc
- 灾后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电话综合管理模式的探讨.doc
- 灾区学生“三心”重建初探.doc
- 灾区病媒生物控制与消毒.doc
- 灾后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doc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度中考政 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吉林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 竞聘技校数学老师演讲.docx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