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家本法制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研究.pdfVIP

论沈家本法制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沈家本法制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王伦光+ 沈家本(1咿1913),字子悖,号寄籍,清归安人(今浙江湖州 人),曾任大理寺正卿、刑部侍郎、资政院副总裁、修律大臣等职。他 毕生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和近代中国 法律制度的奠基人。沈家本的法制思想,在立法精神、刑法实施和犯 人改造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反对蔑视人格尊严,反对歧视和 虐待人等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的 价值和尊严的大背景下,研究沈家本法制思想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 神,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实践价值。 立法精神上体现重教化 作为一个旧学功底极深的法学名家,沈家本深受儒家法律思想的 熏陶。他十分注重教化的作用,深信人是可以教化的,肯定人的尊严 和价值,肯定人追求人道和合乎自身尊严的生存方式的权利。 沈家本重教化、轻刑罚,提倡先德后刑。在他看来,人犯罪的根 本原因是缺乏“教养”,即缺乏道德教化。因为缺少教化,老百姓的道 德素养就不会提高,就难以有效约束其私欲,如果私欲恶性膨胀,就 有可能违法犯罪。刑法只不过是制止犯罪的一种手段,不是根本途径, 制止犯罪的根本途径在于统治者实行德政,对老百姓实行教化。他在 《书四库全书提要政书类后》一文中指出:“其言之文王,明德慎罚, 罔敢知于庶狱。”①指出德礼比之政刑,是一种更为高明的统治策略, ·湖州师范学院法商学院副教授。 ①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附寄笤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81页。 377 道德教化不够,就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之道。“夫自教养之道,放失既 久,民之鸱义奸宄,泯泯棼棼,方沉沦而不返……矧影敝之余,而复 以武健严酷继之,民将无所措手足,‘而心亦离矣。民心离则大患将至, 可不惧哉!乃世之议刑者,不问罪与刑之相比与否,辄日: ‘是宜从 重’。抑知民之贪冒嗜利而无耻,非徒治其标,必当深究其本也。”①所 谓“礼者禁于将然之前,刑者禁于已然之后”,正说明了德教对预防犯 罪的重要作用。他引用大量的史料来说明先德后刑、德主刑辅思想的 意义。如神农之世,“刑罚不施于人而俗善”;唐尧之世,尧有“象” 刑以殊主冠为服色区别犯罪,刑罚不施,使人见而知耻;舜继尧后, 象刑之外而五刑,但“五刑者所以待蛮夷也”,对一般人仍用象刑。他 总结了朱元璋以重刑治国的教训,指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 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朱元璋也感叹道:“愚民 犯法,如略饮食,嗜之不知止。设法防之,犯益众。推恕行仁,或能 感化”,“仁义者,养民之膏粱也;刑罚者,惩恶之药石也。舍仁义而 专用刑罚,是以药石养人,岂得为善治乎?”沈家本认为,上述言论说 明朱元璋认识到“威竭则不振,而欲以仁恕化其习也”。沈家本对舜的 区别对待、德刑分施十分赞赏,认为治国的宗旨悉出于舜,反对把刑 罚当作治国的惟一手段,而是先教后刑。“先王之世,以教为先,而刑 其后焉”②“刑者非威民之具,而辅教之不足也。”③他在继承中华传统 优秀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法律思想之精华,认为立法、司法 都离不开道德教化,只有做到情法两尽时,法律才能发挥其作用。 撇开沈家本的道德教化的性质和具体内容,仅他强调预防犯罪主 要靠感化和教育,而不是严刑酷法,就充分反映了沈家本刑法思想中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基于对道德教化重 要作用的认识,作为中国“法律现代化之父”的沈家本,在其主持修 订刑律的过程中,也将他的法律思想渗透到清末的立法。 ①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附寄簪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页。 ②沈家本:同注①引书,第19∞页。 ③沈家本:同注①引书,第9页。 378 刑法实施上主张轻刑化 沈家本一直提倡“治以宽平,民乐其安,重于犯法”,反对重刑, 主张轻刑化。他认为法律的轻重应有“限断”,而不能随意加重,不 然,国家整个法律体系就会遭到破坏。他特别赞誉唐律“宽平”,“得 中”,认为应以唐律为楷模,制定新律,构建宽容的、具有人道主义精 神的刑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废除重刑。中国古代刑法制度以摧残罪犯的肉体为主要特征。“法 者,刑也”,认为法就是刑,刑就是法。从“墨、劓、腓、宫、大辟” 为主的奴隶制五刑,到以鞭、杖、徒、流、死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制五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