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教与养生(中医院)PPT
丹道思想渊源之老子 《道德经》又说“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入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这就是说,世界上到处都有危险,生命时刻受到威胁,所以应当防范于未然。所以要追求“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追求这种长生久视之道的途径就是养生。老子认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即身与灵魂合一而不分离,关键在于“谷神不死”。 丹道思想渊源之庄子 《庄子·刻意篇》中说“为寿之人,作熊经鸟伸,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后来《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洁,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作舞即为导引。) 《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天人在本质上是一个相互相用的有机体,天和人都符合于自然无为之道,道同于一。道教吸收“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吾身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身”,这一思想成为道教身神关系的理论基础。 葛洪《抱朴子》 魏伯阳外,同样未受佛教影响从而最具本土色彩的,还有两晋之际葛洪(283年-365年)的《抱朴子》。葛洪号抱朴子,拒斥巫术,主张外儒内道,撰写《抱朴子内篇》,一方面他创立了一套炼丹术,提倡神药金丹,服食成仙,另一方面又强调内心修养,为后来道教丹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上层社会所接受,成为贵族金丹派。杭州西湖有葛洪炼丹遗址。 葛洪丹灶 古代丹炉 《抱朴子》分为内外篇。《内篇》共二十卷。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外篇》共五十卷,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内篇》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基本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记载了大量古代丹经和丹法。 《抱朴子内篇》的神仙理论和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要求信徒严格遵守道教的戒律。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主张文章应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葛洪还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可助己长生成仙,亦可兼济世人。所撰《金匮药方》《玉函方》等医学著作中,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方剂,其中有治天花等病的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记载,对结核性传染病的认识也比国外早一千多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特性及治病作用等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我命在我不在天:探索精神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玄:道 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生者也。 越人救虢太子于既殒,胡医活绝气之苏武,淳于能解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濣胃,文挚愆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 此医家之薄技也。岂况神仙之道,何所不为。 养生 依元气宇宙论,人由元气化生。人的生死变化,必定是取决于气的多与少、养与伤。故葛洪确认,人如果懂得保养所禀之气,可以延年益寿:“故仙经曰:养生以不伤为本。”“ 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足,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 如果一个人元气保养得好,损伤较少,损伤后又有方法可以补救,就可以长生不老,得成神仙? 五谷、药石对人元气的补益 夫人所以死者,损也。老者,百病所害也,毒恶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今医家通明肾气之丸…樊阿服之,得寿二百岁,而耳目聪明,犹能持针以治病,此近代之实事,良史所记注者也。 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倍于五谷耶? 最上品的药,莫过于金丹。 丹丸(东晋):补纯阳之气 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隋唐道教的鼎盛与转向 1.皇帝提倡。唐初有道士宣扬太上老君显灵,称老子是李氏祖先。唐太宗接受自己是老子后代,提高道教地位,家教与国教合一。高宗追赠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御注《道德经》。2.唐武宗推行兴道灭佛的政策。3.对道教书籍的整理。张万福等对道教的礼仪、经戒、传授等进行了系统整理或增删,完善道教科仪。4.由外丹到内丹的转变。唐朝诸皇帝迷信金丹可以长生延年,金丹术特别兴旺,但又有多人服食金丹中毒而死,炼丹术日趋没落,内丹术开始兴盛,唐末吕洞宾、钟离权即成为内丹派的祖师爷。 唐朝前期援佛入道的“重玄学” “重玄”,原出于《老子·一章》“玄之又玄”,借取空宗之双遣法。不再强调“炼形” ,而借重佛教的空宗理论,转向“修心”,向内丹道的发展。追求“性命双修”。“性”讲究的是心灵的净化,“命”讲究的是生命的炼养。二者需要相互融合。在“命功”即生命的炼养方面,不再热衷“假外物以自固”,倾注于通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内炼功夫,以证成仙道。代表有成玄英、李荣、王玄览(627—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