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之消灭
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之消灭
——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廖万里+
一、问题的提出
梁启超先生在一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长期以来,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培养未成年
人良好品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制度上和观念上作了大量的工作。①
对于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在受到有罪宣告或刑罚处罚
之后,我国法律也加以特殊保护。根据我国有关未成年人法律的规定,未成
年人在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
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
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②也即,根据法律的规定,有罪宣告
或刑罚处罚之结果不应对未成年犯罪人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影响。然而事实
上,条文的规定是一回事,而在现实中该条文是否被执行则是另一回事。③
由于现行相关刑事法律的缺失,在现实中,未成年人在受到有罪宣告或刑罚
处罚之后,有罪宣告或已然刑罚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伴其终生。于是,对
(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2级刑法学博士生。
①我国自199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后,1999年11月1日又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保障未成年人工
作已经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与此同时,在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针对未成年人
这一特殊群体,也规定了特殊保护措施,形成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比较全面的刑事法律保护体系。
中共中央在2004年2月26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
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8条规定: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
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
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③《中国青年报》于2000年6月7日登载了长篇报道《我不想再犯罪》,反映了劳改释放犯韩
某某为r开始正常的社会生活,在拉网式地找工作中所遭受的讥讽和侮辱。郑琳:《我不想再犯罪》,
载《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7日。
1783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因为最
容易和最持久地触动我们感觉的,与其说是一种强烈而暂时的运动,不如说
是一些细小而反复的印象。①结果往往是,我们的精神往往能够抵御暴力和
极端的但短暂的痛苦,却经不住时间的消磨,忍耐不住缠绵的烦恼。②
为什么在现行法律明文规定,有罪宣告或已然刑罚不应对未成年犯罪人
未来人生之路有影响的前提下,仍旧时时折磨其心?我们又如何为误人歧途
之未成年人寻找到新的出路,消除已然刑罚对其带来的终身不利影响呢?
二、前科的一般理论及于犯罪人的影响——立足于犯罪标签理
论
顺着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路③,自然引出了本文的两个重要概念,前科及
前科消灭。
(一)前科的一般理论
前科这一刑法理论中通行的专业术语,无论是对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国家,
还是对法律无明确规定的国家,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都没有完全统一。我国
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前科制度,因此自无前科消灭制度,但我国刑法第100
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
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这实质上是规定了前科报告制度。
因此,在我国凡是被定罪的人,均有犯罪记录,而且终身不能消除。关于前
科的定义,在我国的刑法学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