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效制度的完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时效制度的完善 姚依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 级民商法研究生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时效制度的规定大多是从前苏联照搬舶来的, 制度的名称、内容、效力等的规定已不适宜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国外 有关法律和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讨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两制度的构建、协调等 问题,以期为完善未来民事立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消灭时效 取得时效 消灭时效的客体 请求权的体系 一、基本概念之梳理 (一)为消灭时效正名 在人类法律发展史上,消灭时效制度既不见于古代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 欧洲中世纪的法律,也没有出现在商品经济相对发达但社会经济结构仍然是乡土 农耕文明的古罗马帝国。消灭时效的出现都是伴随着该地区乡土社会的农耕文明 ① 向工业社会而来的贸易发展起来的。 该法律制度弱化久远的债权债务关系,旨 在减少第三人对债务人信用判断的盲目性、保障交易安全,从而促进社会财富增 长。 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我国澳门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 法里把该制度称为消灭时效。原苏俄民法典、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埃塞俄比亚民 法典等称为诉讼时效,参考前苏联的法律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在名称上采诉讼时 效。从概念的科学性和国际化趋势来看,笔者认为,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使 用消灭时效的概念而不再使用诉讼时效的概念。这是因为:第一,一些学者反对 采消灭时效概念,因为他们认为“如果采实体权消灭主义则称消灭时效,否则, 称消灭时效就似乎不确切”,但从本源上看,消灭时效本质不是消灭实体权,而 是在于消灭诉讼和其他的非诉讼争议解决过程。第二,诉讼时效的概念并不准确, 因时效不只是在诉讼中适用,在仲裁中甚至在诉讼或仲裁外均可以适用,一方在 对方自行向其提出请求时也可以用时效进行抗辩。第三,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 家的立法采消灭时效的称谓,只有极少数国家的立法称诉讼时效,因而我国采消 灭时效的概念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合作。 (二)确立取得时效制度 取得时效制度最早始于罗马《十二表法》。该法第六表第三条规定:“凡占 ② 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时效取得所有权。” 现在不 少国家的民法都仿效了罗马法中的取得时效制度,在各自的民法典中对取得时效 做了明确规定,如法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我国民事立法由于 受前苏联民事立法的影响,认为取得时效制度是在鼓励“不劳而获”,与社会主 义美德相违背,因而未写进《民法通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越来越 多学者呼吁在未来民事立法中应确立取得时效制度,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在 民事立法中还没有确立取得时效制度,即便在物权立法中对确立该制度呼声甚 高,但直至物权法公告天下,条文中也没有该制度的身影。笔者认为,如果单纯 以取得时效制度不符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社会公德,悖于“拾金不昧、 物归原主”的中华传统美德来否定该制度的意义,那么消灭时效制度的确立更是 有违个案公平正义、无情剥夺当事人法益的恶法。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制度的 存在都有优有劣,立法立足于社会整体的公平,作出在立法者看来是适当的选择, 即便某制度存在弊端,那也是一种必要的恶,是为了效率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取得时效制度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于:取得时效制度通过对占有人长时间对他人 财物的占有事实而形成的新秩序的肯定,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交易安全,对该制度 予以确立更符合当下社会需求。当然,如果过分应用取得时效制度则有矫枉过正 之嫌,民法体系化也要求制度间保持相互协调,由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和不动产 登记制度的存在,笔者认为取得时效仅适用于“未经登记不动产”,且其实现须 为自主、公开、和平、持续不间断地占有。 二、未来民法典关于时效制度的体例安排 如前所述,取得时效制度适用于未登记的不动产,因而在未来民事立法中该 制度宜规定在物权编。那么消灭时效制度在未来民法典中该如何安放呢?这必须 先探讨消灭时效的客体问题。 消灭时效因效力后果相异其概念表述迥然不同,笔者认为,按照“法不禁止 皆自由”的法学原则,权利人所享有的受法律所保护的“权利”,是否行使、何 时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