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精神分析:家庭系统心理学与文学批评研究.pdf

超越精神分析:家庭系统心理学与文学批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越精神分析 :家庭 系统 心理学与文学批评 顾 悦 摘 要 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对心理学的理解片面局限于精神分析,忽略了这一学科近数十年的发展。 家庭系统文学批评正缘起于对这种状况的不满。作为一种心理学范式转换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与 情感必须放在家庭的语境中方能得到解读。波恩、萨提亚、米奴欣等人的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 了宝贵的思路。 家庭系统文学批评打破 了精神分析的垄断地位 ,为心理学视角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家庭系统;心理学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 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14)10—0138—06 作者简介 顾悦,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博士 上海200083 用,而心理学界近一个世纪的理论发展并没有得 到文学研究界的足够重视。弗洛伊德理论诞生已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 一 百多年,临床治疗实践早已不会套用弗洛伊德 学科与文学的交融、互动、互释。用不同的理论视 的理论,弗氏的许多观点被质疑、被修正,然而文 角审视、解读文学文本,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与 学批评界却依然抱守精神分析,对于心理学的发 影响力。心理学便是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 展及各种新学说新流派几乎持着 “井底之蛙”的 丰富互动的学科,对更好地理解作者、读者、文学 态度,弗洛伊德及 “法国的弗洛伊德” 拉康的精 人物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思路。心理学与文学 神分析理论成为心理学视角的文学批评中的垄断 密不可分,二者都关注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使得 性声音。文学批评家对于精神分析之外的心理学 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亲缘性。然而尽管心理学是 或是知之甚少,或是基本忽略。 20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但长期以来文学研 此种现状终于在 2O世纪末引起一些文学批 究界对心理学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精神分析(以弗 评家的担忧与不满 ;他们也恰切地指出,文学批评 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拉康等学说为代表),将精神 界对心理学的狭隘认识亟待修正。对这一问题提 分析(psychoanalysis)当作心理学 (psychology)之 出最尖锐批评的当属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英文系 同义词。事实上,精神分析只是心理学的一种流 教授约翰 ·纳普 (JohnKnapp)。纳普一再强调, 派,远非心理学之全部。传统精神分析中诸多业 精神分析批评方法 (无论是基于弗洛伊德的还是 已被心理学界扬弃的观点依然被文学批评所使 拉康的理论)倾向于聚焦单个人物的内心,孤立 本文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 目“家庭系统理论与六十年代美国家庭现实主义小说研究”(2013EWY)、上海市 “晨 光计划”人才项 目“《纽约客》作家短篇小说与战后美国家庭系统”(13CG33)的阶段性成果。 138 超越精神分析 :家庭系统心理学与文学批评 看待个体,并没有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很好地呈现 作也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如哈罗德 ·布鲁姆就 与理解,尤其是忽略了人的社会性。他认为,以心 将弗洛伊德视为一位经典文学家,一位 “散文化 理学视角研究文学的学者应当在弗洛伊德之外寻 了的莎士比亚” ,并认为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 找心理学的理论依据。纳普同时也质疑了拉康对 学消亡之后仍会作为一个作家而长存于世”(z)。 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可以解决: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