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文史互证”探析——以《〈秦妇吟〉校笺》为例研究.pdf

陈寅恪的“文史互证”探析——以《〈秦妇吟〉校笺》为例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8卷 第 l2期 钦 州 学 院 学 报 2013年 12月 Vn1.28No.12 JOURNALOFQINZHOUUNIVERSITY Dec..2013 陈 寅恪 的 “文 史 互 证 探 析 — — 以 《(秦妇吟)校笺》为例 曾日欢从欢从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 “文史互证”是陈寅恪先生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无论是在思想 内涵方面,还是在 文学研究方法领域,都为后学留下了可供继承的宝贵遗产。结合其代表性著作 《(秦妇吟)校笺》,可对陈寅恪 先生的“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探究。 [关键词] 《秦妇吟》校笺;陈寅恪;文史互证 [中图分类号]I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14(2013)12—0024—04 陈寅恪先生是一代学术大师,“文史互证”的 一 、 “文史互证”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文学研究方法是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贡 献。目前,针对陈寅恪先生和其文学方法的研究, 陈寅恪 (1890--1969),江西修水人,现代著 在学术界在所不钞 。据笔者调查统计,自2000年 名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其主要著述有 以来,论述陈寅恪先生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章有: 《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 2003年陈先明在韶关学院学报第5期发表的 《试 略论稿》等。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博通今古,是 论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研究》,2010年刘寅子 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文学研 等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 3期发表的 《浅析 究方法作为其学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陈寅恪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以(元 白诗笺 学界影响深远,“文史互证”就是其一。陈寅恪在 证稿)为例》,2011年朱长英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柳如是别传 ·缘起》中这样说:“盖牧斋博通文 学报第5期发表的 《论陈寅恪文史互证对 (莺莺 史,旁涉梵夹道藏,寅恪平生才识学问固远不逮昔 传)文本解读的价值》,2012年韩开元在青春岁月 贤,而研治领域,则有约略近似之处”_1。这里, 第 18期发表的 《文史互证的典范之作:读陈寅恪 他明确指 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对钱谦益先生有直接 先生(读莺莺传)》,2013年郭士礼在广西社会科 的继承性 。 学第 1期发表的 《论陈寅恪的文学史料观》等 陈寅恪先生治学最精华的部分之一是 “文史 等。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结合陈寅恪先 会通 ”,即用文学作品阐述历史知识,用历史知识 生的 《(秦妇吟)校笺》一文,对其 “文史互证”的 解说文学作品,这个方法又可称为 “文史互证”。 思想内涵与研究方法进行深度剖析与解读 ,以便 “寅恪在 以诗考史,释史部分发明尤多。寅恪以 后学对这一研究方法有更深人的了解,在研究学 为唐诗的史料价值最高,因其作者多至两千余人, 问过程中有更成功的借鉴。限于笔者能力有限, 有广泛的代表性 ,能反映各层社会之生活与思 纰漏之处,望各方家批评指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