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庸之道PPT
《论语》选读之14 中庸之道 什么是中庸?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①,其至矣乎②,民鲜久矣③。” 【注释】 ①中庸:中和,适合,即不是过分又不是不够。庸:平常,处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中”与“庸”意相近,合起来表示孔子的道德标准。 ②至:极高。 ③鲜:少。 问:何为中庸?被称为“四书”之一的《中庸》与之有何关系? 答: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又一核心观念。孔子在这里提出“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中”,指无过与不及,“庸”的意思是“用”,是“常”。中庸并不是平庸无是非之意,而是指中和的、可在日常所行用之德。 在孔子之后,儒家学人(传统说法认为是子思)作有《中庸》一文,西汉戴圣把它收入《礼记》中,朱熹又将它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以及同出《礼记》的《大学》合称《四书》,对后期中国传统思想及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评析】 中行就是不偏不倚 “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人们往往会像子贡一样,觉得做过头总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有时候,过头了比没有够还糟糕得多,危害也大得多。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体验。更不用说政治上的“左右派”给我们带来的大灾难了!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之与比(3)。” 【注释】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比:亲近、相近、靠近。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13-21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③狷④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⑤也。” 【注释】 ①中行:合乎中庸之道的言行。 ②与:相与,交往。 ③狂:激进。 ④ 狷(juàn):耿直,不求有所作为却绝不肯同流合污。 ⑤不为:指不干坏事。 【评析】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退能不为,进能行道,兼有二者之长。 1-12有子曰:“礼之用①,和为贵②。先王之道,斯为美③。小大由之④。有所不行⑤,知和而和⑥,不以礼节之⑦,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礼:体现“仁“的各种规则。用:作用,功用。 ②和为贵:遇事以和谐为可贵。和:和谐,协调。 ③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贤王。斯:这个,指示代词,指代“和为贵” ④小大由之:小事、大事都以“和为贵”为出发点,按这个原则去做。由:奉行,照做。 ⑤所不行:名词性词组,意思说“行不通之处”。 ⑥知:为了。 ⑦节:节制,约束。之:宾语代词,这样,这个。 【评点】 本章论述“以和为贵”和“以礼节和”的思想。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人和”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和万事兴。人和天下宁。就今天来看,人和使祖国欣欣向荣。人心和顺,关系就会融洽,就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否则,人会到处碰壁,家庭会失去温暖,民族会分裂,国家会动乱。可见“和为贵”确实至理名言。 如何做到人和呢?一要心和,从“心往一处想”到“劲往一处使”,团结奋进。二讲人和,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妥协必须用礼加以节制,即“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①,小人同而不和②。” 【今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声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 【注释】 ①和:谐。各种事物相互配合、均衡,从而达到和谐和统一。别人的意见有错误,能提出纠正、补充、使其恰到好处,也叫“和”。 ②同:苟同,同声附和。对别人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只是赞同。 【评点】 本章孔子讲君子、小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 “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够同周围的人的意见和谐一致,但这种和谐一致并非与别人的意见简单的机械的等同,更不是与别人苟同。这里面当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 至于“小人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虽在一些问题上与别人的看法、意见一致,但是却很难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这是因为小人对事物没有独立见解,或是对自己的见解的真理性自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发电概算定额.pdf VIP
- 塔吊司机与塔吊指挥管理制度.doc VIP
- J B-T 3999-2007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pdf VIP
- 叶黄素对眼的保健作用和临床观察 Lutein on eye protection and its clinical observation.pdf VIP
-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歌唱祖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业指导书.doc VIP
-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解读.pptx VIP
-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doc VIP
- 看拼音写汉字.docx VIP
- 锅炉辅机检修工技能鉴定简答题题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