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_血液生理
中性粒细胞: 吞噬作用,抵抗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与单核细胞协同作用。 过程: 渗出: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 趋化性: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 的特性 吞噬:含多种水解酶,吞噬进入细胞的致病物如细菌、真菌、疟原虫。 3 白细胞的功能 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 嗜碱性粒细胞: 释放肝素,促进脂肪分解; 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反应;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 ?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释放PGE→组胺合成和释放↓ 吞噬组胺等 释放组胺分解酶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借助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受体→粘附于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作用的蠕虫→胞内溶酶体的酶损伤蠕虫 单核细胞 杀菌 吞噬衰老的细胞 促进淋巴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淋巴细胞 ? 特异性免疫 ? B淋巴细胞:15%,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抗原(如细菌)→B淋巴细胞→特异性浆细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 T淋巴细胞:70-80%,主要执行细胞免疫 抗原(如异物)→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直接杀伤 受抗原刺激后,分泌的抗体能 中和、沉淀、凝集、溶解抗原 细胞与抗原直接接触,分泌免疫物质 攻击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和微生物 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 抗体和抗原的识别 裸细胞: 杀伤细胞(killer cell): 抗原依赖性,但非特异性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 非抗原抗体依赖性 ,杀伤 肿瘤细胞起重要作用。 淋巴细胞光镜与电镜结构模式图 三.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数量.形态 1. 形态: 双凸面圆形或椭圆形盘状. D:2~4μm 2. 数量: 10~30 万/μl 正常范围 100 万/μl 血小板过多 血栓形成 10 万/μl 血小板减少 5 万/μl 血小板过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超微结构模式图 (二) 血小板(thrombocyte)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 生理止血过程: 1).局部缩血管反应, 封闭止血 2).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白色血栓). 3).在血小板作用下,局部迅速出现血凝块, 形成牢固的止血栓(红色血栓). 4) 血凝的同时,激活生理抗凝及纤溶系统,防止血凝块扩大. 2.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因子(PF): PF2: 纤维蛋白(FP)原激活因子 PF3: 血小板磷脂,膜磷脂表面,为因子Ⅹ和Ⅱ的激活提供吸附界面 PF4: 抗肝素因子 PF5: 血小板内的纤维蛋白(FP)原 PF6:抗纤溶蛋白因子; 3.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沉着于毛细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 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并保持其完整性. 颗粒释放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进损伤的修复. ? (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 ? 1.粘附(adhesion):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纤维 血小板膜糖蛋白I、Von willebrand 因子和内皮下组织的胶原是参与的主要因素。 2.聚集 (aggregation): 第一时相:发生迅速,可解聚,由受损组织和细胞释放的ADP所致. 第二时相:发生缓慢,不可解聚,由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所致. 3.释放(脱粒): 致密颗粒释放: ADP:促进血小板聚集 PG→TXA2 : 促进血小板聚集 PF因子:促进血凝 5-HT、CA:收缩血管? 4.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 血凝块→ 血栓硬化 5.吸附:血小板质膜结合有多种凝血因子:Ⅰ、Ⅴ、Ⅹ、Ⅻ ? §3 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 ? 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相继激活,势如瀑布 (一)?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s): 已编号的12种+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 +血小板磷脂 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 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 编号 同义名 编号 同义名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AHF) 因子Ⅱ 凝血酶原 因子Ⅸ 血浆凝血致活素成分(PTC) 因子Ⅲ 组织凝血致活素 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 因子Ⅳ Ca2+ 因子Ⅺ 血浆凝血致活素前质(PTA) 因子Ⅴ 前加速素,加速球蛋白 因子Ⅻ 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 因子Ⅶ 前转变素,血清凝血酶原转变加速素(SPCA) 因子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1.?? 除因子Ⅳ(Ca2+)外,其余均为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