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第十六章-祛湿剂
茯苓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生姜三两(9g) 熟附子一枚(9g) 组成与用法 水煎服 比较 本方与小蓟饮子均有清热利水的功用,均可用于热琳证。 但八正散偏重利湿通淋,并能泻热降火,主治下焦湿热蕴结的湿热淋; 小蓟饮子侧重清热凉血,兼能育阴,主治下焦瘀热,热伤血络的血热淋; 两方所主病证有病在气分与血分、热结与阴伤之偏。 三仁汤 《温病条辨》 清热祛湿 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 (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g) [组成与用法] 水煎服 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 [功用] 湿温初起 暑温夹湿 [主治] 湿重于热证 湿重于热之湿温病。 “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 湿温初起 邪留气分 湿重于热 湿重于热证 湿邪阻遏 卫阳不达 困阻脾胃 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面色淡黄 午后身热 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三仁汤 病机 湿热交蒸 君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 臣半夏、厚朴 佐滑石、通草、竹叶 方 解 宣上 畅中 渗下 ――宣利上焦肺气 ―行气化湿,宣畅中焦 ―渗湿利水而健脾 ――行气化湿,散结除满 ――渗利湿热 助蔻仁以畅中和胃 三仁汤 配伍特点 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 三仁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 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 加减变化 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加藿香、香薷 寒热往来:加青蒿、草果 三仁汤 温热初起之“三戒” 不可汗之,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不可下之,下之则洞泄。 不可柔润,润之则锢结不解 重点: 1.主治、病机、组成。 2.三仁的作用。 宣化上焦、运化中焦、渗利下焦,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使全方化湿于宣畅气机之中,清热于淡渗利湿之间。 趣味记忆法 三仁汤--三人后半夜通话(“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厚朴 半夏 竹叶 白通草 滑石) 第三节 利水渗湿 适用病证:水湿壅盛之水肿、泄泻、淋浊、癃闭等证。 配伍药物:利水渗湿药+健脾药+温阳化气药或养阴药。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正是对此而言。 五苓散 《伤寒论》 〖命名〗本方由五味药组成、名为“苓”,苓同令,意在令水行之意 故名五苓散。 利水渗湿 [组成] 猪苓十八铢(9g)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 水煎服 功 用 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主治证 1.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2.水湿内停。 3.痰饮内停。 〖方解〗 君 泽泻:利水渗湿。 臣 茯苓、猪苓:淡渗利湿。 佐 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 温阳气化,内助膀胱气化。 桂枝: 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 疏表散邪,外解太阳之表。 制方特点: 主以淡渗,辅佐以甘温辛通,为利水而兼扶脾温阳之法。 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 水液的异常分布,《伤寒论》的注家们称之为“蓄水”证。但“蓄水”时水液并非仅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蓄于下则小便不利; 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入则吐的“水逆”; 蓄于上则见“吐涎沫而癫眩”; 蓄于表则有汗出; 蓄于肠则有下利; 蓄于肌肤则有水肿。 至于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的眼压增高,美尼尔氏综合征的内耳迷路的积水,以及脑积水,肝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等,都可以认为是“蓄水”的表现形式。 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五苓散用于以下疾病 一是以腹泻、大便稀溏为表现的疾病,如夏秋季节的肠炎,包括小儿的腹泻都常常用到。 这类疾病往往表现为水样的泄泻,次频无度,甚或空洞无物。多伴有肠鸣漉漉、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久用抗生素而不见效。此类腹泻,前人谓之“洞泄”。 五苓散是针对这类泄泻的特效方。 夏秋季节多暑多湿,本方恰有利湿的作用。 刘完素治“中暑受湿,引饮过多,头痛烦渴,湿热小便秘。”所用之方桂苓甘露饮,即由此方加六一散、石膏、寒水石而成。 慢性肝炎、肝癌、肠癌等疾病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