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仙人图》对现代没骨水墨人物画的影响.docVIP

《泼墨仙人图》对现代没骨水墨人物画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泼墨仙人图》对现代没骨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摘要:《泼墨仙人图》以现代艺术思维理解,即是以块面的方式塑造形体,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与现今的没骨人物画不谋而合。梁楷的水墨画在当时看来并非主流,应算改革派,具有百代标程的意义。《泼墨仙人图》的表现方式,无论是理论上或是实践上对水墨画的空间处理与中国画的发展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泼墨仙人图》 没骨人物画 现代水墨      《泼墨仙人图》为南宋画家梁楷的力作。梁楷留世的作品有《八高僧图》、《释迦出山图》等工笔画,《普化和尚图》、《泼墨仙人图》等水墨作品。其中《泼墨仙人图》最富盛名,因其表现形式别于当时画坛风格,带来一股清新气息,开创了没骨水墨画的先河。《泼墨仙人图》以块面的方式塑造形体,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与现今的没骨人物画不谋而合。       一、《泼墨仙人图》       《泼墨仙人图》为纸本水墨人物画,描绘袒胸露腹、神态自若、闲庭信步的人物。画面上部题有“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琼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的款识,精确地描绘出了画面形象所展现出的气息,画中人物形貌确似酒后微醺、洋洋自得而归的酒徒;但观其神情,又有超然之态,使人越发相信乃一宴罢而行尚未清醒之仙人。加之其造型夸张,行笔宽放,被后世定为写意泼墨,遂有泼墨仙人称谓。    1、泼墨仙人的表现方式    《泼墨仙人图》虽为南宋作品,但整体还是恪守宋人绘画理念,即注重对客观物象的表达,至于造型夸张、笔墨奔放,那是为描绘对象所采用的一种表现方式。众所周知,梁楷创作了不少关于僧人的作品,如《布袋和尚图》、《普化和尚图》等。特别是《普化和尚图》与《泼墨仙人图》,所用手法相同,只是表现人物的情态有所差异。这说明当时梁楷用此种表现手法画过不少的高僧或罗汉。对高僧罗汉的描绘在南宋人物画中达到鼎盛,如刘松年的《罗汉图》,南宋摹贯休的《十六罗汉像》。这些罗汉的造型多以西域人物为原型进行汉化夸张,人物相貌奇绝。形象怪异的造型方式无非是想表现罗汉不同于常人,同时又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达到令人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视觉冲击力。当时罗汉人物的形象描绘遵循这一原则,这也是在对客观物象的描绘。《泼墨仙人图》的形象塑造也不出其外。与当时在人物表现上多以绢本精工细致地描绘不同的是,《泼墨仙人图》为没骨的水墨表现形式。    没骨画的表现形式早在张僧繇时出现,传为其所创。后为徐熙父子发展到花鸟画中,并以色彩的形式出现。“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色彩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徐熙当时是以没骨水墨的方式表现,“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生,别有生动之意”。黄荃怕威胁到自己地位,说徐熙之画粗恶不入格,以此竟未能发展。后徐崇嗣不得不改变招数来迎合黄荃,以色彩图之,精工细作之后与诸黄不相上下。从中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没骨水墨容易营造画面气氛,使画面“神气迥生,别有生动之意”。二是没骨画法“工与诸黄不相下”,可以精工细作。(潘运告《宋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236页)    没骨画法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以块面的形式出现,弱化线的表现力。因块面语言在画面上更加整体,更富视觉冲击力,所以《泼墨仙人图》选择没骨水墨的表现方式,并非“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沈子丞《历代画论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205页)。由此可见梁楷为更好地表现罗汉、高僧或仙人这一与众不同的形象而采取此种表现方法,如同范宽之豆瓣皴、董源之披麻皴。    2、《泼墨仙人图》的时代意义    梁楷生活在绘画万法俱备,技法纯熟的时代。此时绘画大体更加注重主观的情感表达,但仍以客观物象的表达为最高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水墨画没有在宋代而是在元代发生突变的原因。梁楷于宁宗时担任画院待诏四年,其使命便是创作宫廷绘画,宫廷绘画是“主旋律”,需要按部就班,严承皇家风范。此时绘画循规蹈矩,而作为画家是渴望创新,渴望突破的。所以《泼墨仙人图》、《普化和尚图》等没骨水墨人物以及《六祖撕经图》、《李白行吟图》等减笔画便应运而生。当然没骨水墨人物、减笔描的表现形式也可能是梁楷“探索阶段”的产品。特别是没骨水墨人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究其原因,中国绘画还是注重单纯的笔墨表现形式,加之对生宣纸的认识与应用不足,使画面墨色难有更大的发挥和变化,也间接导致了没能长足发展。但无论如何,《泼墨仙人图》的出现给当时以笔墨表现为主流的画坛带来一股清新之气,是大胆的突破,是创新派。特别是没骨法的运用,开创了水墨人物的新局面。       二、对现代没骨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关于现代水墨画,多认为是西方艺术与传统水墨的结合体。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日渐深刻。特别是建国后水墨人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