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宗炳《画山水序》中的美学思想.docVIP

刍议宗炳《画山水序》中的美学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宗炳《画山水序》中的美学思想   我国南朝宋杰出的美学家、画家宗炳(公元375年~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县南)人,家居江陵,士族。他擅长书法、绘画、弹琴,《南史》记载他:“妙善琴书、图画,精于言理”。宗炳还兼善老易,笃信佛教,长于佛理,曾著有《明佛论》又名《神不灭论》。他在28岁时曾不远千里到庐山,在阿弥陀佛像前宣誓要往生弥陀净土,拜慧远为师,并参加慧远高僧的“白莲社”,但不到半年就被他做太守的哥哥逼着下了山,安置在今天的湖北江陵一带。宗炳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宁康三年至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期间,他是一位简绝常务的真正隐士,当政屡次征他为官,俱不就。《宋书》载“王义恭尝荐炳于宰相,辟台不就。问其故,答曰:我栖丘饮壑三十年,岂可于王门折腰为吏耶?”宗炳一生绝意仕途,他痴迷游于山水,“好山水,爱远游”,“每游山水,往辄忘归”。他漫游自然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字衡山“欲怀尚平之志”,直至年迈体衰不能再登山,才返回江陵。叹曰:“噫!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遂将所游山水皆图于屋室壁上“卧以游之”。宗炳的作品有《颖川先贤图》、《问礼图》、《永嘉屋邑图》等。   宗炳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画家,明初王绂在《书画传习录》中云:“若夫山水为画,则自宗炳始也”。宗炳的《画山水序》为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论著,同时也是我国山水画论中最重要的文本。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精神性和理性思想基础的来源,它揭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及价值。宗炳的《画山水序》问世以来,我国的古代山水画家几乎都未脱离他的理念影响;《画山水序》在山水画的审美及功用等诸层面上,颇具独特的睿智和见解,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   东晋以来,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社会思潮,为老、庄思想提供了广泛传播的机缘,当时一些重要的人物思想中,都可透视出许多“道家”的理念和精神的影响及作用。此时的“玄学”是中国魏晋时代的主要文化思潮,老子曰:“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1章)即幽深微妙为“玄”。总之,“玄学”一是继承《老子》、《庄子》、《周易》及《太玄》的思想,二是对汉代“经学”的否定。东晋之后的文人、士大夫们十分崇尚老庄的哲学理念,其信仰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拓展主体精神,追求心灵无限自由的文化和审美欲求已成为了当时的主旋律。   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既有“玄”、“道”之理,又具“释”的理念,这反映了东晋以来“玄学”的发展不只仅为儒、道的理念,而且佛教的思维也依附其中了。(一般的士人都由“玄”入“释”,迷上了佛学)宗炳的理想境界是“佛国”,但他却沿着“道家”之路迈向“佛国”。其实“佛”与“道”的思想是相通的,如佛家讲“四大皆空”、道家讲“物我两忘”;佛家讲“无念”、道家讲“无欲”;佛家讲“净”,道家讲“静”;佛家讲“灭”,道家讲“忘”;“佛”、“道”都主张解脱与静慰,都要遁入山林。道的解脱为涤除凡俗尘嚣所污浊的心灵和功利的社会,以求暂时的舒缓和精神上的自由;佛的静慰为摆脱污黩的思虑和“腐臭”的躯体,早入“净土”以求更“彻底的解脱”……宗炳在《答何衡阳书》中曾云:“众圣老庄”(《全宋文》卷20),可窥其心目中圣人为老子、庄子也。宗炳以佛、道合一的意识,来阐释对山水的观察、体味及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中的哲理表述出来。此时的山水画是一种重主体感受,并经过观察、感悟及提炼归纳的山川景象,它表达了作者的精神情怀和含有人生启迪的境界。我们从宗炳《画山水序》的主要内容来看,可视出其诸多理念均为老庄的“道家”思想。宗炳虽然是虔诚的佛教徒,具有“释”之情怀,但其人生哲学乃以“道家”精神之说为主。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屡次提出“道”,如“圣人含道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道”为我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基本的概念,“道也者,不可须叟离也,可离非道也”(战国#8226;子思《中庸》),儒、道、佛各家皆言“道”,然其“道”的内含却不同。宗炳所言的“道”,主要是指老庄的“道家之道”。“道”为万事万物及各种规律的总和,也是老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老子》第62章),“道”先于自然万物而存在之,并为世界万物产生的神秘本原。“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25章),此是说在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道)存在。“道”是一个神秘的不可感知的精神性的实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可见“道”是“先天地生”、“寂然无体”的。   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高洁清静、恬淡寂寞、天高地远,这与人们内心所向往的无限自由相契相通。圣人从自然万物的规律中发现和总结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